樂觀真的可以治病
受訪專家: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科學科主任、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功能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志恒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 韓笑樂
常言道,笑一笑,賽似吃好藥。當我們生病時,也總聽到“樂觀點、看開點”的溫暖安撫。而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學者在歐洲呼吸學會2020年國際大會上公布一項研究為這些說法找到了科學依據:樂觀確實有“藥效”,尤其對女性來說,笑對疾病,多種死亡風險均大幅降低。
樂觀讓死亡風險平均降三成
上述研究對7萬名女性進行8年調查發現,更樂觀的人死于心臟病、癌癥和卒中等疾病的風險大大降低。心態最積極樂觀的女性,死于心臟病、卒中、癌癥、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幾率分別降低38%、39%、16%、52%、38%?偟膩碚f,心態最積極樂觀的女性死于任何一種疾病的可能性平均降低近30%。
, 百拇醫藥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科學科主任、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功能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志恒說:“臨床上,在樂觀狀態下積極與病魔對抗,最后康復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整體上死亡風險確實會比悲觀的人要低!辈坏貌惶岬囊粋典型案例是谷歌全球前副總裁李開復。他在2013年對外宣布自己罹患淋巴癌Ⅳ期,隨后在2015年,又宣布了康復。他將抗癌經歷記錄在《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一書中,他說:“我求生的意志務必強烈,只要有一絲存活希望,我決不放棄……我常想,我的治療與康復可以進展得如此順利,除了優秀的醫療團隊支持、家人的悉心照料,我天生的樂觀和幽默感,大概是我在生死關頭時,一次又一次引領我走出困境、發揮自身療效的一劑良藥吧!”
近年來,情緒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一直為人們所關注,不少研究都發現了樂觀的神奇功效。2018年,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樂觀、有很強目標的老人,患大面積腦梗死的可能性低44%;2019年,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團隊參考美國陸軍統計數據發現,與樂觀心理評價最低的士兵相比,評價最高者發生背痛、關節痛、頭痛等慢性疼痛的概率平均降低35%;2019年,《美國醫學協會雜志》上一項研究顯示,與悲觀者相比,樂觀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低35%,全因死亡風險低14%。
, 百拇醫藥
正面情緒猶如健康指揮棒
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中提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币徽Z道破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陳志恒表示,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樂觀情緒猶如指揮棒一般,通過三種機制悄悄在體內“排兵布陣”,讓身體健康起來。
分泌“開心”激素。樂觀作為典型的積極情緒,能平衡自主神經系統,指揮身體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等激素,保持大腦神經元之間正常傳遞,提高幸福感受和生活愉悅程度,同時通過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以提高免疫力。此外,人在壓力狀態下,腎上腺分泌皮質醇激素會增加,以維持血壓穩定和控制炎癥,但過度分泌會造成甲狀腺素、胰島素、褪黑素分泌異常,引發睡眠不佳、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增加癌癥和呼吸道疾病患病風險。而樂觀情緒對皮質醇水平有調控作用,可預防相關健康損傷。
, 百拇醫藥
激活“安靜”神經。人體內有個非常重要的系統:植物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組成。當機體處于緊張狀態時,交感神經起主要作用;副交感神經則主要維持安靜時生理需要。交感神經如果占優勢會導致血壓上升、心跳加快、焦慮、血糖不穩定,從而導致血管內皮功能損傷,引發血管炎癥。同時,身體啟動修復機制,低密度脂蛋白會帶著膽固醇前來修復,為炎癥部位貼“創口貼”,就容易形成動脈斑塊,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若炎癥長期得不到緩解,就需要不斷被修復, 不穩定斑塊稍微受到刺激,短時間內就可能形成血栓,卒中風險大大增加。樂觀有助于抑制交感神經系統活動,進而使心率、血壓及血液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降低,一定程度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病可能。
增加抗病毒“衛士”。研究發現,情緒低落者抗體水平最低,樂觀熱情等積極情緒者則抗體水平高?贵w作為體內抗病毒的“衛士”,能夠在身體感染病毒后,第一時間將其消滅,因此提高免疫力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 http://www.tsdths.com
此外,樂觀還“指揮”我們面對疾病的態度和行為。陳志恒說,樂觀的患者重視將來的結果,進而能正視疾患并接受治療。一項針對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的4年隨訪發現,樂觀者有更健康的行為習慣,包括規律服藥、康復運動等。
接納患病的自己,親友優質的陪伴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韓笑樂表示,樂觀之所以被證實有防病治病效果,歸根結底在于人是心身合一的整體,心理(精神)和生理(身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它們共同決定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因此,每個人,無論是健康者還是病人,都應學會保持樂觀情緒的方法。
接納負面情緒,適度宣泄。面對疾病,負面情緒在短時間內存在是正常的,但逼迫自己忽略這種感受或對他人閉口不談,只會更加痛苦。因此,要覺察、接納自己偶爾的負面情緒,并適度宣泄,這是逐漸回歸積極心態的基礎。
, 百拇醫藥
辯證看待疾病,放慢腳步。身體出現任何癥狀都有其“功能”:或提示病灶及損害;或為讓身體停下來休整;或為了示弱,尋求關心與幫助等;疾‰m然不好,但不妨借機慢下來,檢視自己身心狀態,重新調整生活方向和節奏,再從容啟程。
求助專業人士,正確引導。許多人患病后總忍不住頻繁上網查資料,但網絡信息魚龍混雜,沒有深厚醫學功底的人很難辨識。再加上負面情緒影響下,人們很容易斷章取義,徒增心理負擔。因此,大家生病后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從正規渠道獲取診療信息,遵醫囑行事。
如果你是患者的親友,可通過以下三點來幫助患者樂觀面對疾。1.鼓勵患者傾訴。不要以“你要堅強”來安慰,這反而會壓抑患者的真實情感,要鼓勵他們表達和宣泄負面情緒,注意傾聽和接納,以及在必要時提供一個溫暖的擁抱,對患者來說就是最好的回應。2.高質量的陪伴。疾病給人帶來的體驗并不舒適,就醫、診療過程往往備受煎熬,親友最好能抽出時間陪伴患者,尤其是在有創檢查、特殊治療、取檢查報告或病理結果等關鍵時刻,陪伴是強大的心理支持。3.參與生活干預。親友不妨與患者共同調整作息,堅持健康生活方式,例如一起健走跑步、保持合理膳食等!, 百拇醫藥(李爽)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 韓笑樂
常言道,笑一笑,賽似吃好藥。當我們生病時,也總聽到“樂觀點、看開點”的溫暖安撫。而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學者在歐洲呼吸學會2020年國際大會上公布一項研究為這些說法找到了科學依據:樂觀確實有“藥效”,尤其對女性來說,笑對疾病,多種死亡風險均大幅降低。
樂觀讓死亡風險平均降三成
上述研究對7萬名女性進行8年調查發現,更樂觀的人死于心臟病、癌癥和卒中等疾病的風險大大降低。心態最積極樂觀的女性,死于心臟病、卒中、癌癥、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幾率分別降低38%、39%、16%、52%、38%?偟膩碚f,心態最積極樂觀的女性死于任何一種疾病的可能性平均降低近30%。
, 百拇醫藥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科學科主任、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功能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志恒說:“臨床上,在樂觀狀態下積極與病魔對抗,最后康復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整體上死亡風險確實會比悲觀的人要低!辈坏貌惶岬囊粋典型案例是谷歌全球前副總裁李開復。他在2013年對外宣布自己罹患淋巴癌Ⅳ期,隨后在2015年,又宣布了康復。他將抗癌經歷記錄在《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一書中,他說:“我求生的意志務必強烈,只要有一絲存活希望,我決不放棄……我常想,我的治療與康復可以進展得如此順利,除了優秀的醫療團隊支持、家人的悉心照料,我天生的樂觀和幽默感,大概是我在生死關頭時,一次又一次引領我走出困境、發揮自身療效的一劑良藥吧!”
近年來,情緒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一直為人們所關注,不少研究都發現了樂觀的神奇功效。2018年,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樂觀、有很強目標的老人,患大面積腦梗死的可能性低44%;2019年,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團隊參考美國陸軍統計數據發現,與樂觀心理評價最低的士兵相比,評價最高者發生背痛、關節痛、頭痛等慢性疼痛的概率平均降低35%;2019年,《美國醫學協會雜志》上一項研究顯示,與悲觀者相比,樂觀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低35%,全因死亡風險低14%。
, 百拇醫藥
正面情緒猶如健康指揮棒
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中提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币徽Z道破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陳志恒表示,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樂觀情緒猶如指揮棒一般,通過三種機制悄悄在體內“排兵布陣”,讓身體健康起來。
分泌“開心”激素。樂觀作為典型的積極情緒,能平衡自主神經系統,指揮身體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等激素,保持大腦神經元之間正常傳遞,提高幸福感受和生活愉悅程度,同時通過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以提高免疫力。此外,人在壓力狀態下,腎上腺分泌皮質醇激素會增加,以維持血壓穩定和控制炎癥,但過度分泌會造成甲狀腺素、胰島素、褪黑素分泌異常,引發睡眠不佳、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增加癌癥和呼吸道疾病患病風險。而樂觀情緒對皮質醇水平有調控作用,可預防相關健康損傷。
, 百拇醫藥
激活“安靜”神經。人體內有個非常重要的系統:植物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組成。當機體處于緊張狀態時,交感神經起主要作用;副交感神經則主要維持安靜時生理需要。交感神經如果占優勢會導致血壓上升、心跳加快、焦慮、血糖不穩定,從而導致血管內皮功能損傷,引發血管炎癥。同時,身體啟動修復機制,低密度脂蛋白會帶著膽固醇前來修復,為炎癥部位貼“創口貼”,就容易形成動脈斑塊,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若炎癥長期得不到緩解,就需要不斷被修復, 不穩定斑塊稍微受到刺激,短時間內就可能形成血栓,卒中風險大大增加。樂觀有助于抑制交感神經系統活動,進而使心率、血壓及血液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降低,一定程度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病可能。
增加抗病毒“衛士”。研究發現,情緒低落者抗體水平最低,樂觀熱情等積極情緒者則抗體水平高?贵w作為體內抗病毒的“衛士”,能夠在身體感染病毒后,第一時間將其消滅,因此提高免疫力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 http://www.tsdths.com
此外,樂觀還“指揮”我們面對疾病的態度和行為。陳志恒說,樂觀的患者重視將來的結果,進而能正視疾患并接受治療。一項針對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的4年隨訪發現,樂觀者有更健康的行為習慣,包括規律服藥、康復運動等。
接納患病的自己,親友優質的陪伴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韓笑樂表示,樂觀之所以被證實有防病治病效果,歸根結底在于人是心身合一的整體,心理(精神)和生理(身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它們共同決定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因此,每個人,無論是健康者還是病人,都應學會保持樂觀情緒的方法。
接納負面情緒,適度宣泄。面對疾病,負面情緒在短時間內存在是正常的,但逼迫自己忽略這種感受或對他人閉口不談,只會更加痛苦。因此,要覺察、接納自己偶爾的負面情緒,并適度宣泄,這是逐漸回歸積極心態的基礎。
, 百拇醫藥
辯證看待疾病,放慢腳步。身體出現任何癥狀都有其“功能”:或提示病灶及損害;或為讓身體停下來休整;或為了示弱,尋求關心與幫助等;疾‰m然不好,但不妨借機慢下來,檢視自己身心狀態,重新調整生活方向和節奏,再從容啟程。
求助專業人士,正確引導。許多人患病后總忍不住頻繁上網查資料,但網絡信息魚龍混雜,沒有深厚醫學功底的人很難辨識。再加上負面情緒影響下,人們很容易斷章取義,徒增心理負擔。因此,大家生病后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從正規渠道獲取診療信息,遵醫囑行事。
如果你是患者的親友,可通過以下三點來幫助患者樂觀面對疾。1.鼓勵患者傾訴。不要以“你要堅強”來安慰,這反而會壓抑患者的真實情感,要鼓勵他們表達和宣泄負面情緒,注意傾聽和接納,以及在必要時提供一個溫暖的擁抱,對患者來說就是最好的回應。2.高質量的陪伴。疾病給人帶來的體驗并不舒適,就醫、診療過程往往備受煎熬,親友最好能抽出時間陪伴患者,尤其是在有創檢查、特殊治療、取檢查報告或病理結果等關鍵時刻,陪伴是強大的心理支持。3.參與生活干預。親友不妨與患者共同調整作息,堅持健康生活方式,例如一起健走跑步、保持合理膳食等!, 百拇醫藥(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