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糖尿病最“愛”兒童
![]() |
近日,國內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15歲以下兒童1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發病率增長近4倍。
對于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因為每個家族中都會有一兩個被確診的糖尿病人。但我們平常所說的糖尿病基本都是2型糖尿病(成人發病型),與此次研究提及的1型糖尿病,又有什么不同呢?
1型糖尿病偏愛15歲以下兒童
根據臺州市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何斐介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明顯的區別之一是發病人群的差異,這一點從它們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1型糖尿病曾叫青少年發病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曾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人中,95%是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僅占不到5%。
“1型糖尿病的發病高峰期是10~14歲,正好是小學高年級到初中這段時間。我剛工作那會,1型糖尿病很少見,但20年后的今天,明顯感覺病人增多!焙戊彻ぷ21年,恰好經歷了研究所覆蓋的20年,所以感受也非常明顯。
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是全球1型糖尿病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全年齡段1型糖尿病發病率為1.01/10萬人,其中0~14歲兒童發病率為1.93/10萬人,15~29歲人群發病率為1.28/10萬人,30歲及以上人群發病率為0.69/10萬人。過去20年間,1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增加近4倍。
1型糖尿病進展快,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據了解,1型糖尿病的發病因至今沒有定論,它的發生常與某些感染有關或感染后隨之發生。常見的感染源有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腦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但病毒感染后,糖尿病發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決定。
“由于病因不明確,1型糖尿病難以預防,特別是病毒感染,很難預防!焙戊痴f。
對于病人來說,最關鍵的是早發現早治療。因為1型糖尿病不同于2型,發病后,病情進展快,如果沒有及時干預,少則數天多則數月,病人大多會因酮癥酸中毒而昏迷。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家長健康素養有所提高,所以幾乎都能及時發現孩子出現的問題!彼榻B,1型糖尿病的典型癥狀也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而且,1型比2型發病狀況表現得更明顯,比如一個男孩,正常吃飯,但兩三個星期內瘦了十幾斤,或者孩子近段時間喝水量特別大,這些都是家長能明顯發現的癥狀,所以基本都能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治療不規范會早夭
何斐說,1型糖尿病一旦確診,需要終身接受胰島素治療才可控制高血糖,穩定病情,口服降糖藥一般無效。在沒有胰島素面世之前,病人平均生存期只有兩年。而現在,在規范治療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孩子可以正常上學、生活,并且生長發育也不會受到影響,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結婚生子。
“如果沒有按照醫囑注射胰島素,病情反復后慢性并發癥會慢慢累積!1型糖尿病的并發癥主要表現為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控制不好的患兒,一二十年后慢性并發癥會慢慢顯露,甚至出現腎功能不好、失明等癥狀,對壽命也會產生很大影響。
何斐說,現在臺州各家醫療機構的預防糖尿病宣教相對還是做得比較好的,盡管醫生把1型糖尿病的危害會以恰當的方式反復向家長和患兒宣傳,但是因為一些患兒自控能力差,加上家長監管不力,控制不好的例子也并不少見。有個病人,14歲時確診,現在已經20歲,至今多次因酮癥酸中毒住院治療。問及原因,他說有時候忘記打胰島素,有時候在工作場所或和同學朋友聚會,不好意思打胰島素!皟商鞗]打,人就不行了!弊≡褐委熀,活蹦亂跳地出院了,但過段時間又故態復萌。
除了藥物治療,糖尿病人的病情還離不開“管住嘴、邁開腿”。何斐說,對于糖尿病人的飲食,可能大家有個誤區,認為要少吃,餓肚子,其實不是的。她解釋,糖尿病人的食譜其實是比較健康的食譜,正常人也完全可以參照。糖尿病患兒飲食的原則是定時定量,攝入的量是以滿足發育需要為前提,同時不會讓熱量及卡路里的吸收量超過身體所需要的量。
運動也要定時定量,如果有額外運動,要額外提供飲食或減少胰島素劑量,以滿足身體需求。
(摘自《臺州晚報》2018年1月22日) (林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