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健康的“雙刃劍”
在人體內含量少到以毫克計的微量元素,確實對健康有獨特的作用。每一種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如果缺乏就會罹患多種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如機體內含鐵、銅、鋅總量減少,可使免疫力降低。助長細菌感染,且感染后的死亡率較高。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可致胎嬰兒生長發育異常、呆傻弱智等,此外,微量元素在預防癌癥、調節血脂、延緩衰老等方面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運動員,吸煙、喝酒、精神緊張、工作勞累的人,以及環境污染嚴重地區的人群,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相對增加,兒童、孕婦和老年人更需要有足夠的微量元素。
除血鉛外微量元素很難通過靜脈血檢測
目前,一些醫療機構對微量元素的檢測主要包括銅、鋅、鈣、鎂、鐵、鉛。對孩子來說,除了血鉛,其他都沒必要、也不太可能通過簡單的靜脈血檢測來判定體內多種微量元素是否缺乏。對微量元素的篩查主要靠專業醫生結合個體情況,比如平時是否偏食、厭食,以及表現出來的特殊癥狀做初步判斷。必要時再做一些特殊的檢測。比如,在人體營養狀況評價中缺乏敏感特異指標的鋅,它在血清血漿中的含量是相對穩定的;要了解是否缺鋅,應做血漿堿性磷酸酶檢測以參考;同樣,通過檢測血清鐵也是難以反映體內鐵含量是否不足,必要時應查血清鐵蛋白以了解體內鐵的儲備,同時查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以助診斷。這些檢測不是隨便抽點血在一般的醫院實驗室就能做得到的。
微量元素靠均衡膳食長期吃補充劑會依賴
在人體內含量少到以毫克計的微量元素,確實對健康有獨特的作用。其實健康人群一般通過日常的均衡膳食基本能攝入可滿足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無需特別補充。但現在有不少人寧可不通過食物攝入,而是天天吃包括微量元素在內的多種補充劑來維持健康,實在是本末倒置!這種“怪現象”跟人們缺乏微量元素的知識有關。某些廠商因此也有機可趁,夸大宣傳、極力迎合現代人的這種“惰性”。無知和誤導讓人們以為偏食無所謂,“缺啥都能補、補了就健康”,反過來造成微量元素制劑盛行,令人或多或少忽視了營養均衡的必要性,進一步助長了不良的生活習慣,為日后患上某類慢性病埋下禍根。
只要不偏食,沒有代謝缺陷,普通人通過正常的飲食一般不缺微量元素。除非是消化吸收不良的病人和一些身體機能明顯衰退、難以正常吸收各種營養的老年人,即使均衡膳食仍難攝人身體所需的情況下,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考慮服用微量元素補充劑。一般人若長期靠服用補充劑來補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可產生依賴癥,服過量了還會傷身。
與其盲目補微量元素,不如多補點營養常識,了解各種微量元素的“真面目”,根據不同的食物來源合理搭配一日三餐,這樣的補法既有效、又安全。下面就常見的鈣、鎂、鐵、銅、鋅、鉛等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作用、缺乏的癥狀、過量的危害以及食物來源作個介紹。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鈣
鈣跟人體骨骼和牙齒的生長密切相關:具有維持神經和肌肉正常興奮性、維持體內酸堿平衡、保護心血管等作用。常人每天對鈣攝入量只需要800毫克左右。
缺鈣危害:身體缺鈣,少兒易患佝僂病,精神不振,長成X或O形腿,齲齒,雞胸等:成人易出現腰背疼痛、手腳抽筋,易疲勞、精力不集中等;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抽筋乏力、關節疼,嚴重的出現骨盆畸形:老年人易出現骨質疏松、腰椎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等。
過量危害:鈣攝入過能可影響人體對鐵、鋅、鎂、磷的吸收率,甚至會伴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或出現結石,肌肉疼痛,嚴重的甚至可致昏迷。
食物來源:奶制品、豆類、蝦皮、海帶、花生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鎂
鎂跟鈣一起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代謝,維持神經和肌肉正常興奮性。
缺鏌危害:鎂的食物來源很豐富,一般人不會缺乏。有報道稱一些“軟水”地區水中鈣鎂離子偏少,人們不懂通過飲食補充,造成心血管疾病、胃腸道感染相對高些,出現惡心、腹;寫,肌肉興奮性下降,乏力、嗜睡,或心律不齊等癥狀。
過量危害:過量攝入鎂,可出現惡心、胃腸痙攣,肌無力麻痹等癥;出現高鎂血癥者或引起低血鈣,還可致骨骼異常,干擾血液的正常凝固等。
食物來源:綠葉菜、粗糧、堅果類、木耳、肉類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鐵
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部分,可參與體內氧的運輸。
缺鐵危害:成年人缺鐵易致疲勞,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孩子缺鐵一般不會馬上出現貧血,但可影響生長發育,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偏食,免疫力下降、易感冒,還會加重身體對鉛的吸收,增大鉛中毒的風險,伴隨出現身體協調能力的改變。
過量危害:嘔吐、嚴重的可致心衰、肝功能異常。
食物朱源:雞、鴨等動物的血、內臟,魚類,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鋅
鋅能促進身體、智力和性器官的生長發育;促進傷口愈合;有助促進身體對維生素A的吸收,幫助改善視力。
缺鋅危害:青少年兒童缺鋅可影響發育,致厭食、偏食或異食癖,毛發稀疏黃;嚴重可致侏儒癥和智力發育不良。青春期嚴重缺鋅可導致性器官發育不足,嚴重時男子可出現“隱睪”或外生殖器過小、功能弱等,成年后易增加不孕不育風險。成年男子缺鋅加大前列腺肥大風險,影響生育能力;一般人缺鋅還易影響傷口愈合進程。
過量危害:鋅的生理劑量和中毒劑量的相差很大,一般人不易出現過量中毒的危險。但長期補過量,會影響身體對銅,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食物來源:牡蠣等海產品、動物肝臟、蛋、豆類、花生、燕麥及胚芽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錒
銅能參與體內鐵的代謝,有造血作用;幫助維持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功能,與血管、腎和皮膚的健康密切相關,可合成膠原蛋白,構成頭發中的黑色素。
缺銅病癥:缺銅與缺鐵一樣,嚴重時可出現貧血,但缺銅出現的貧血還伴有白細胞下降、心律不齊的癥狀:缺銅也可出現厭食、肝脾腫大、骨質疏松、脫發,憂郁等。不過,許多食物都含有銅,中國人一般不缺銅,除非是長期腹瀉的病人或靠靜脈輸液、腸道外營養供給的病人,一般無需額外補銅。
過量危害:過多銅攝入易影響肝功能,可出現惡心、嘔吐、上腹疼痛、腹瀉、頭痛頭暈等癥狀,嚴重者可致肝硬化、血尿甚至尿毒癥,乃至死亡。銅中毒者口腔中有明顯金屬味。
食物來源:貝類、動物肝臟、堅果類、谷類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鉛
鉛是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它可傷及人體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等多個系統和器官。兒童對鉛比成年人更加敏感,鉛中毒可出現注意力下降、多動癥、失眠、反應遲鈍,情緒易興奮,甚至易有攻擊性行為,導致孩子發育滯后、智力低下。
危害來源:大氣,水等環境中的鉛污染,比如不達標的汽車尾氣排放:另外,一些彩色食品的包裝中也有鉛污染,孩子應盡量少吃非天然調色劑染出來的色彩鮮艷的食品。
微量元素對健康來說就是~把雙刃劍:用的好可以祛除疾病強健身體,用不好就傷了自己。所以如果你懷疑你或你的家人缺乏微量元素,千萬不要只看廣告,擅自自己去買來服用。一定去正規醫院,做一個全面檢查,并且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讓微量元素成為祛除疾病強健身體的一把好劍。 (張洪軍)
除血鉛外微量元素很難通過靜脈血檢測
目前,一些醫療機構對微量元素的檢測主要包括銅、鋅、鈣、鎂、鐵、鉛。對孩子來說,除了血鉛,其他都沒必要、也不太可能通過簡單的靜脈血檢測來判定體內多種微量元素是否缺乏。對微量元素的篩查主要靠專業醫生結合個體情況,比如平時是否偏食、厭食,以及表現出來的特殊癥狀做初步判斷。必要時再做一些特殊的檢測。比如,在人體營養狀況評價中缺乏敏感特異指標的鋅,它在血清血漿中的含量是相對穩定的;要了解是否缺鋅,應做血漿堿性磷酸酶檢測以參考;同樣,通過檢測血清鐵也是難以反映體內鐵含量是否不足,必要時應查血清鐵蛋白以了解體內鐵的儲備,同時查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以助診斷。這些檢測不是隨便抽點血在一般的醫院實驗室就能做得到的。
微量元素靠均衡膳食長期吃補充劑會依賴
在人體內含量少到以毫克計的微量元素,確實對健康有獨特的作用。其實健康人群一般通過日常的均衡膳食基本能攝入可滿足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無需特別補充。但現在有不少人寧可不通過食物攝入,而是天天吃包括微量元素在內的多種補充劑來維持健康,實在是本末倒置!這種“怪現象”跟人們缺乏微量元素的知識有關。某些廠商因此也有機可趁,夸大宣傳、極力迎合現代人的這種“惰性”。無知和誤導讓人們以為偏食無所謂,“缺啥都能補、補了就健康”,反過來造成微量元素制劑盛行,令人或多或少忽視了營養均衡的必要性,進一步助長了不良的生活習慣,為日后患上某類慢性病埋下禍根。
只要不偏食,沒有代謝缺陷,普通人通過正常的飲食一般不缺微量元素。除非是消化吸收不良的病人和一些身體機能明顯衰退、難以正常吸收各種營養的老年人,即使均衡膳食仍難攝人身體所需的情況下,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考慮服用微量元素補充劑。一般人若長期靠服用補充劑來補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可產生依賴癥,服過量了還會傷身。
與其盲目補微量元素,不如多補點營養常識,了解各種微量元素的“真面目”,根據不同的食物來源合理搭配一日三餐,這樣的補法既有效、又安全。下面就常見的鈣、鎂、鐵、銅、鋅、鉛等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作用、缺乏的癥狀、過量的危害以及食物來源作個介紹。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鈣
鈣跟人體骨骼和牙齒的生長密切相關:具有維持神經和肌肉正常興奮性、維持體內酸堿平衡、保護心血管等作用。常人每天對鈣攝入量只需要800毫克左右。
缺鈣危害:身體缺鈣,少兒易患佝僂病,精神不振,長成X或O形腿,齲齒,雞胸等:成人易出現腰背疼痛、手腳抽筋,易疲勞、精力不集中等;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抽筋乏力、關節疼,嚴重的出現骨盆畸形:老年人易出現骨質疏松、腰椎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等。
過量危害:鈣攝入過能可影響人體對鐵、鋅、鎂、磷的吸收率,甚至會伴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或出現結石,肌肉疼痛,嚴重的甚至可致昏迷。
食物來源:奶制品、豆類、蝦皮、海帶、花生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鎂
鎂跟鈣一起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代謝,維持神經和肌肉正常興奮性。
缺鏌危害:鎂的食物來源很豐富,一般人不會缺乏。有報道稱一些“軟水”地區水中鈣鎂離子偏少,人們不懂通過飲食補充,造成心血管疾病、胃腸道感染相對高些,出現惡心、腹;寫,肌肉興奮性下降,乏力、嗜睡,或心律不齊等癥狀。
過量危害:過量攝入鎂,可出現惡心、胃腸痙攣,肌無力麻痹等癥;出現高鎂血癥者或引起低血鈣,還可致骨骼異常,干擾血液的正常凝固等。
食物來源:綠葉菜、粗糧、堅果類、木耳、肉類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鐵
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部分,可參與體內氧的運輸。
缺鐵危害:成年人缺鐵易致疲勞,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孩子缺鐵一般不會馬上出現貧血,但可影響生長發育,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偏食,免疫力下降、易感冒,還會加重身體對鉛的吸收,增大鉛中毒的風險,伴隨出現身體協調能力的改變。
過量危害:嘔吐、嚴重的可致心衰、肝功能異常。
食物朱源:雞、鴨等動物的血、內臟,魚類,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鋅
鋅能促進身體、智力和性器官的生長發育;促進傷口愈合;有助促進身體對維生素A的吸收,幫助改善視力。
缺鋅危害:青少年兒童缺鋅可影響發育,致厭食、偏食或異食癖,毛發稀疏黃;嚴重可致侏儒癥和智力發育不良。青春期嚴重缺鋅可導致性器官發育不足,嚴重時男子可出現“隱睪”或外生殖器過小、功能弱等,成年后易增加不孕不育風險。成年男子缺鋅加大前列腺肥大風險,影響生育能力;一般人缺鋅還易影響傷口愈合進程。
過量危害:鋅的生理劑量和中毒劑量的相差很大,一般人不易出現過量中毒的危險。但長期補過量,會影響身體對銅,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食物來源:牡蠣等海產品、動物肝臟、蛋、豆類、花生、燕麥及胚芽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錒
銅能參與體內鐵的代謝,有造血作用;幫助維持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功能,與血管、腎和皮膚的健康密切相關,可合成膠原蛋白,構成頭發中的黑色素。
缺銅病癥:缺銅與缺鐵一樣,嚴重時可出現貧血,但缺銅出現的貧血還伴有白細胞下降、心律不齊的癥狀:缺銅也可出現厭食、肝脾腫大、骨質疏松、脫發,憂郁等。不過,許多食物都含有銅,中國人一般不缺銅,除非是長期腹瀉的病人或靠靜脈輸液、腸道外營養供給的病人,一般無需額外補銅。
過量危害:過多銅攝入易影響肝功能,可出現惡心、嘔吐、上腹疼痛、腹瀉、頭痛頭暈等癥狀,嚴重者可致肝硬化、血尿甚至尿毒癥,乃至死亡。銅中毒者口腔中有明顯金屬味。
食物來源:貝類、動物肝臟、堅果類、谷類等。
人體中微量元素之鉛
鉛是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它可傷及人體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等多個系統和器官。兒童對鉛比成年人更加敏感,鉛中毒可出現注意力下降、多動癥、失眠、反應遲鈍,情緒易興奮,甚至易有攻擊性行為,導致孩子發育滯后、智力低下。
危害來源:大氣,水等環境中的鉛污染,比如不達標的汽車尾氣排放:另外,一些彩色食品的包裝中也有鉛污染,孩子應盡量少吃非天然調色劑染出來的色彩鮮艷的食品。
微量元素對健康來說就是~把雙刃劍:用的好可以祛除疾病強健身體,用不好就傷了自己。所以如果你懷疑你或你的家人缺乏微量元素,千萬不要只看廣告,擅自自己去買來服用。一定去正規醫院,做一個全面檢查,并且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讓微量元素成為祛除疾病強健身體的一把好劍。 (張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