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廢止舊醫案”中醫界抗爭始末
近期,央視熱播劇《老中醫》生動還原了1929年轟動一時的“廢止舊醫案”(“舊醫”指“中醫”)。作為中醫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本版特刊發此文,帶領讀者仔細探尋歷史的真相,重溫那段激蕩的歲月往事。事實證明,1929年的抗爭風云,全面地喚起了中醫藥界團結進步、爭取權利和勇于抗爭、革新的意識。正是中醫藥界的自信自強,讓中醫最終得以保存。

1929年,上海中醫協會在《申報》登載通知,定于3月17日在上海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以討論具體抗爭辦法。
, http://www.tsdths.com
1929年抗議國民政府廢止中醫案晉京請愿代表團合影(從左至右,前排為陳存仁、謝利恒,后排為張梅庵、張贊臣、蔣文芳、岑志良)。
作者簡介
鄭洪,男,中醫內科學博士,浙江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醫學史、中醫學術源流和中醫文化等研究。主編及參編著作有《“國醫”之殤——百年中醫沉浮錄》《百年中醫史》《中國養生史》等。
1927年3月,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的節節勝利,國民黨召開了二屆三中全會,修改《國民政府組織法》,為組建國民政府做準備,在討論政府行政部門設立時,宋慶齡臨時動議,認為衛生問題極為緊要,提議增設衛生部,獲得通過。從此,新式衛生管理制度在中國得以建立。
西醫委員們眼里的中醫
“衛生”是什么?盡管這一名詞最早出自《莊子》,但在近代,經由日本的轉譯,它已經不僅是“保衛生命”的原意,而是代表著一種行政組織與事業。1928年五院制的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就正式組建衛生部,按照組織法規,準備著手實施衛生行政事務。由于這在中國是初創的事業,迫切需要專家提供意見,為此衛生部附設中央衛生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選聘富有衛生學識經驗之人員(指學習過西方衛生知識的專家)充任”,第一次委員會遴選出包括衛生部長薛篤弼、副部長劉瑞恒及西醫專家褚民誼、陳方之、顏福慶、伍連德、胡宣明、余云岫等在內的共20人任委員。許多委員有海外留學西醫的經歷。
, 百拇醫藥
1929年2月23日至25日,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在南京召開。會議由副部長劉瑞恒主持。該次會議共有14名委員參會,加上南京市衛生局長胡平、北平市衛生局長黃子方、中華醫學會的俞鳳賓,到會人數共有17人。會議中心議題是衛生行政建設。
或許因為“衛生”是西醫的事,所以衛生委員會中根本沒有中醫。然而這些會議的49件議案中,卻有4個議案與中醫有關。其中黃子方的“統一醫士登錄辦法”、胡鴻基“限定中醫登記年限”、李達潮的“擬請規定限制中醫生及中藥材之辦法案”等,雖然使用“限定”“限制”字眼,用意是實施中醫注冊執業,尚不算刻意歧視,只有余云岫石破天驚地提出“廢止舊醫”,其“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聲稱“舊醫”阻遏科學化,影響衛生行政實施,建議對全體中醫進行登記,然后進行“衛生”培訓,合格后始能行醫,但僅限登記一次,以后不再訓練。50歲以上的老中醫可以免受培訓,給予特種營業執照,有效期15年,期滿作廢。同時禁止登報介紹“舊醫”,禁止中醫宣傳學術和開辦學校。
, http://www.tsdths.com 2月24日下午,中央衛生委員會專題討論有關中醫的四項提案。對余云岫的提法,連衛生部官員都有異議,保健司長金寶善、醫政司長嚴智鐘均認為給中醫進行登記的時間過短,政務次長胡毓威還問:提案所說檢查新聞雜志,是否不合國民黨總綱關于言論自由的規定?然而余云岫回答說:“言論出版等自由,本席雖不懂法律,但我想必定有一點限制的!蔽瘑T中身位最顯赫,身任國民黨二大中央執行委員的德國醫學博士禇民誼,大力支持余云岫提案,最終會議通過一項《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決議,不但使用了“舊醫”這一名稱,而且基本采納了余云岫的建議,要求“由衛生部盡力相機進行”。
參加會議的這些西醫委員是否完全不懂中醫呢?其實未必,像余云岫對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曾下過一番苦功,禇民誼原本出生于浙江吳興一個頗有名望的中醫家庭。只是在1840年以來因落后而不斷挨打的中國,在吶喊“打倒孔家店”迫切要求革新的社會,人們很難平心靜氣地來思考傳統文化的優劣。這些委員們急于將外國“新”事物照搬到中國,所以毫不猶豫地要推行廢除傳統的主張。余云岫甚至在中醫界集會抗爭的3月17日當天還在《申報》發表文章,直指中醫界的舉動為“欺惑愚蒙,阻遏進步”,是“不許醫藥之科學化也,是不許政府有衛生行政也,是不許中國醫事衛生之國際化也”。由此可見他們的觀念之極端。
, 百拇醫藥
抗爭風潮涌動上海灘
2月26日,上!缎侣剤蟆穲蟮懒酥醒胄l生委員會的決議,當即引起各界震驚。近代的上海灘,由于其經濟中心的地位,匯聚著各地名家,中醫中藥業特別發達和活躍。甫見新聞,上海特別市中醫協會常務委員夏應堂等立即在27日登報公開致電衛生部表示堅決反對,明確提出:“要知學術只論是非真偽,無所謂新舊,新之學術何嘗即是、何嘗即真?而舊之學術未必即非、更未必即假!薄疤卮送ǜ,全國中醫同志一致努力,否認此畸形之議決案!毙l生部則回電稱會議已經結束,意見留備參考,未予重視。
3月4日,一向公開攻擊中醫的余云岫專門在他任主編的《社會醫報》全文發表其提案,并且得意地稱獲得委員會一致通過。這更激起了社會各界的憤慨。一時間全國中醫藥團體、各大城市的藥商團體,甚至其它各類社會團體,還有海外華僑團體,紛紛致電質問南京政府或表示抗議。如上海市第八區黨部稱:“本會認為中央衛生會此舉實屬毀棄國粹,不察社會情形!毕愀壑兴幝撋虝扰u:“廢止中醫中藥,何異撤去人民生命保障?”南洋望加錫中華總商會特派調查教育代表員說:“此節茍不力爭,則將來不但我國之中醫藥界絕境,而南洋八百萬之華僑,平日所習慣之中醫,亦定為該地所取締”。
, http://www.tsdths.com
鑒于中央衛生委員會的決議帶有官方色彩,中醫藥界認識到需要通過行政渠道來抗爭。其時國民黨正要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領導北伐勝利后的第一次全會,深受各方關注。中醫界迅即利用時機,行動起來。上海市中醫協會發起,首先召開了全滬中醫藥團體聯席會議。會議除商討致電反對外,通過了召集全國醫藥團體在滬開代表大會的決議。會后在《申報》等各大報紙登載通知,定于3月17日在上海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以討論具體抗爭辦法。
經廣泛聯系,各地中醫團體積極響應,3月17日,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正式開幕,正式代表共有262人,分別代表江、浙、皖、贛、鄂、湘、魯、粵、桂、川、晉、冀、豫、閩、遼等15省共132個團體。當天中午,各省代表午飯后乘汽車從通商大旅社出發,一路上浩浩蕩蕩示威游行至設于上?偵虝拇髸䲡䦂。會場布置,高懸巨聯一副,左為“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右為“提倡中藥以防經濟侵略”,正中橫幅為“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四周張貼各種標語。上海全市中醫中藥業各休業半天,并張貼標語,以作聲援。
, 百拇醫藥
下午2時,大會正式開幕。主席隨翰英宣讀大會開幕詞,呼吁中醫界對外團結一致,抗爭到底。接下來各參會代表輪流發表演說,大多慷慨激烈。例如國貨維持會代表指出:“國貨至今日,已被西商侵略無遺”,“希望政府順從民意,提倡國貨之中醫中藥”;杭州市中藥職工會提議:“全國中醫藥團體之團結,與此次之全國代表大會,為空前未有之首舉!抑嗅t藥界同人,應以今日為紀念日,亦即‘三·一七’為我們今后永久之紀念日!钡玫饺珗鲆恢鹿恼仆ㄟ^,確定以“三·一七”為全國醫藥大團結紀念日,即后來的“國醫節”。
開幕式后全場高呼口號:“提倡中國醫藥就是保全中國文化經濟”“打倒余汪提案就是打倒帝國主義”“全國中醫藥兩界團結起來”“中國醫藥萬歲”等,氣氛非常熱烈。全體代表攝影留念,5時散會。
當天晚上到3月19日,正式會議在神州醫藥總會繼續召開,具體討論有關提議案。大會共收到提案139件,經3天討論綜合,最后形成決議案。其要點包括組織請愿團赴南京請愿,成為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爭取辦學和地位等各項權利,加強建設和宣傳等。3月19日下午,大會舉行閉幕式,主席祝味菊致閉幕詞,明確指出此次抗爭關系國計民生,“非孜孜為個人之生活計也”,如繼續遭受壓迫,唯有“靜聽全國三萬萬五千萬民眾之最后公判”!
, http://www.tsdths.com
“三·一七”大會,是全國中醫藥界的第一次大集會。素來較為分散的中醫藥行業,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成功地策劃、組織此次全國性會議,一方面是中醫藥界受中央衛生委員會決議案帶來的危機感激發而響應熱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隨著民國時期政治權利觀念的普及,中醫行業團體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具備了較好的近代化組織能力。這也是中醫藥界在不斷進步的表現。
南京城沿門請愿見曙光
大會閉幕后,中醫界許多代表仍然留在上海等候結果。3月20日下午2時,新成立的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召開了第一次執監委員會,公決并推定醫界謝利恒、蔣文芳、陳存仁與藥界隨翰英、張梅庵共五位作為代表,張贊臣、岑志良2人為隨團秘書,即日乘夜車晉京請愿。
一行七人于21日到達南京,在南京中醫藥界的支持下進行請愿活動。請愿書擬有兩份,一份題目是“呈為請求排除中國醫藥發展之障礙,以提高國際上文化地位事”,遞交到國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及國民政府行政院、各部等。另一份主要是向衛生部請愿,題目是“呈為請求明令卻回廢止中醫之議案,并于下屆衛生委員會加入中醫,以維國本而定民心事”。
, http://www.tsdths.com
21日,請愿團先到國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請愿,由代理秘書長葉楚傖接見。葉楚傖當即答復說“中國醫藥有悠久之歷史、偉大之效力,為全國民眾所托命,斷無廢止之可能,余當盡力援助,并望醫藥兩界共同努力!
22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譚延闿在私邸接見請愿團,“態度極為懇切,表示政府行政,斷不違背民眾之需要,中衛會議決案斷無實行之可能”。譚延闿因身體不適,即時請謝利恒診脈擬方。
隨后請愿團也拜會了國民黨要人張靜江、李石曾、陳果夫等,他們均對中醫表示支持。
中醫界的抗爭引來社會高度關注。衛生部長薛篤弼同期發表談話表態,載于3月22日《申報》。薛篤弼說:“中央衛生委員會會員雖曾有處置舊醫之提案,然此不過一種主張而已!狈Q衛生部將會“以人民福利為旨歸”,考慮是否實施。實際上已在找臺階。23日,請愿團來到國民政府衛生部,因薛篤弼不在,由政務次長胡毓威接見。胡毓威解釋說中央衛生委員會只是建議機關,其議決案須經衛生部核奪,并呈請立法院、行政院通過后才會實行。而衛生部的態度,已見于薛篤弼的公開談話,“可見斷無執行采取之意”,并稱衛生部將起草中醫師管理章程等進行管理等,“總之,絕無廢止中醫之意云”。
, 百拇醫藥
24日白天請愿團還去到國民政府,因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已赴三全大會,由國府要員代見,僅表態說“主席對于貴團請愿,極為重視云云”。又去到教育部,“得悉教育部對于中醫學校,一律組織中醫講習所,準予備案”。
24日晚,薛篤弼設宴招待請愿團代表,更明確地說中央衛生委員會的議案“不妥”,衛生部“并不執行”,聲稱:“本部長對于行政方針,以中國國情為左右,對于中、西醫并無歧視!闭堅笀F代表對這一答復感到滿意,要求立示批復。薛篤弼稱“五日后當將批示送上!,要求他們先回上海。他還承諾將來邀請中醫加入中央衛生委員會。
代表團回滬后,接到了衛生部正式批示,稱:“查《社會醫報》之登載,應由該報負責。中央衛生委員會之決議案,本部正在審核,將來如何施行,自當以本部正式公文為準則。至于中央衛生委員會人員人選,本部以深明公共衛生學識及具有經驗者為標準,無中西醫之分別也!
鑒此,請愿團總結認為目的已經達到,指出:“總之,政府、社會既一致認為中國醫藥有保存之必要,更望吾儕同志,努力研究改進,以期發吾國光,實不僅取銷中衛會之議案而己!
, http://www.tsdths.com
狂瀾再起抗爭未了期
“三·一七”集會暨請愿剛給中醫藥界帶來希望,然而不久之后,聲稱支持中醫的國民政府各部門陸續出臺規定,再度令人們震驚。
1929年4月29日,國民政府教育部發布第八號公告,稱現有的中醫學!安灰钥茖W為基礎”,一律改稱“傳習所”,不在學制系統之內。意即中醫辦學既不能叫“學!,教育部門也不認可學歷。
1929年4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公布《管理醫院規則》,要求所有醫院呈報登記。在地方政府請示中醫醫院可否注冊時,衛生部答復說,中醫“既無設立醫院之先例,亦無設立醫院之必要”,要求將中醫醫療機構不能稱“醫院”,改為“醫室”。
1929年8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公布《管理藥商規則》,提出有關藥商注冊、管理和檢驗方面的要求。中醫藥界提出對中藥商應根據情況逐步實施,例如先組織對中藥藥名、藥性進行審定,并允許設立中藥學校培養人才。衛生部對此不予采納。
, 百拇醫藥
以上一道道“金牌”,完全不顧中醫中藥業的實際情況,實質上仍是極大限制了中醫藥的執業。中醫藥界再度嘩然。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學生會發表宣言說:“查中醫學校之學習資格,從前固未有規定,然此正屬教育部行政范圍,自可制定頒發,通令全國各中醫學校,明令執行!衲瞬粚⒅贫葘彾C發,而遽謂其不能列入學校系統遂擯諸學制之外,何以昭示公道于社會,而平學子之心耶?”而“醫院”“醫室”之分,更似有歧視性質。
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先后多次向政府反映意見,均被駁回。而各地方政府紛紛開始執行規定,如上海特別市教育局于5月12日就抄發布告給各中醫學校,嚴令“即改訂名稱,克日具報”。其他各地中醫學校也先后接到改名訓令。這對青年學子打擊甚大,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學生鄭炎痛惜學!搬t科大學所應有者,罔不畢具”“徒以受惡勢力之摧殘,至今猶稱學社,可不惜哉!”同校的鄧鐵濤在畢業之際拒領蓋著“學社”章的畢業證書,以示抗議。
迫于情勢,中醫藥界決定再次召集全國醫藥團體臨時代表大會。12月1日,17行省及香港、菲律賓等地223個團體的457位代表在上海集會,再次決議組織“請愿團”,由21位成員組成。請愿團攜帶請愿書,于12月17日起程并抵達南京,18日與各界人士會面宣傳主張,19日拜會一些國民黨要人,均獲得支持。20日正式到國民政府請愿,由蔣介石秘書朱文中接見,稱蔣介石非常關注,“極肯負責令知主管機關,予以維護”;到行政院時,獲知院長譚延闿“迭次維護中國醫藥,態度極為明顯”,“必有公道主張”。21日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得多名委員見面,表示支持。22日請愿團招待各法團、新聞界和醫藥界等人士。當晚,請愿團收到國民政府文官處函,內稱:
, 百拇醫藥
“奉主席交下來呈,為請愿‘撤銷禁錮中國醫藥之法令,摒絕消滅中國醫藥之策略,以維民族而保民生’一案,奉諭:據呈,教育部將中醫學校改為傳習所,衛生部將中醫院改為醫室,又禁止中醫參用西械、西藥,使中國醫藥事業無由進展,殊違總理‘保持固有智能,發揚光大’之遺訓。應交行政院分飭各部,將前項布告與命令撤銷,并交立法院參考!
奉蔣介石手諭的回函,令請愿團極為振奮,他們認為:“請愿之有如此結果者,一方固賴國人之提倡,一方全恃團結之力量,此后尚希我國醫藥界一德一心,更努力謀醫藥事業之建設,積極促醫藥學術之改進!
只是,這種愿望又一次落空了。有關行政部門雖接到通知,但仍提出諸多理由,結果行政院同意維持相關規定。上海市曾特地詢問衛生部,衛生部回復:“查此案奉國民政府主席諭撤銷在先,經本部呈復奉院令轉奉國民政府指令照準在后,自當以后令為準!币簿褪遣挥韪淖。
歷史的啟示
, 百拇醫藥
1929年的抗爭風云,對中醫藥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從負面來說,壓制中醫藥的政令相繼出臺,對中醫事業打擊極大。但也有正面意義,即全面地喚起了中醫藥界團結進步、爭取權利和勇于抗爭、革新的意識。只是在整個民國時期,中醫界都不得不將很大精力用于斗爭,對學術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有一份在1929年流傳極廣、由廣東中醫公會會員梁湘巖所擬的反擊余云岫的“檄文”,最能反映當時中醫人的信念。文中態度鮮明地反問:“余巖援科學系統,欲以此睥中醫,豈知中醫有中醫科學,中醫有中醫系統。我不能將中醫科學強西醫以就我,西醫亦安能將西醫科學強我以就西醫?”斬釘截鐵地誓言:“我中醫集合大群,寧使天可崩,地可裂,川可竭,山可頹,而我眾志成城之中醫,則確乎其不可拔!”最后充滿信心地發出“挑戰”:“治病無論中西,應以治愈人為歸宿。西醫如不服,應請同往醫院,取出病人二百,中西醫各治一百,本會(社)無論寅卯辰時,皆可派出中醫與西醫比賽,請西醫先承認比賽,而后乃可駁之!”
回望歷史,中醫藥界的自信自強,正是中醫最終得以保存的根本原因。, 百拇醫藥


1929年,上海中醫協會在《申報》登載通知,定于3月17日在上海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以討論具體抗爭辦法。

, http://www.tsdths.com
1929年抗議國民政府廢止中醫案晉京請愿代表團合影(從左至右,前排為陳存仁、謝利恒,后排為張梅庵、張贊臣、蔣文芳、岑志良)。
作者簡介
鄭洪,男,中醫內科學博士,浙江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醫學史、中醫學術源流和中醫文化等研究。主編及參編著作有《“國醫”之殤——百年中醫沉浮錄》《百年中醫史》《中國養生史》等。
1927年3月,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的節節勝利,國民黨召開了二屆三中全會,修改《國民政府組織法》,為組建國民政府做準備,在討論政府行政部門設立時,宋慶齡臨時動議,認為衛生問題極為緊要,提議增設衛生部,獲得通過。從此,新式衛生管理制度在中國得以建立。
西醫委員們眼里的中醫
“衛生”是什么?盡管這一名詞最早出自《莊子》,但在近代,經由日本的轉譯,它已經不僅是“保衛生命”的原意,而是代表著一種行政組織與事業。1928年五院制的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就正式組建衛生部,按照組織法規,準備著手實施衛生行政事務。由于這在中國是初創的事業,迫切需要專家提供意見,為此衛生部附設中央衛生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選聘富有衛生學識經驗之人員(指學習過西方衛生知識的專家)充任”,第一次委員會遴選出包括衛生部長薛篤弼、副部長劉瑞恒及西醫專家褚民誼、陳方之、顏福慶、伍連德、胡宣明、余云岫等在內的共20人任委員。許多委員有海外留學西醫的經歷。
, 百拇醫藥
1929年2月23日至25日,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在南京召開。會議由副部長劉瑞恒主持。該次會議共有14名委員參會,加上南京市衛生局長胡平、北平市衛生局長黃子方、中華醫學會的俞鳳賓,到會人數共有17人。會議中心議題是衛生行政建設。
或許因為“衛生”是西醫的事,所以衛生委員會中根本沒有中醫。然而這些會議的49件議案中,卻有4個議案與中醫有關。其中黃子方的“統一醫士登錄辦法”、胡鴻基“限定中醫登記年限”、李達潮的“擬請規定限制中醫生及中藥材之辦法案”等,雖然使用“限定”“限制”字眼,用意是實施中醫注冊執業,尚不算刻意歧視,只有余云岫石破天驚地提出“廢止舊醫”,其“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聲稱“舊醫”阻遏科學化,影響衛生行政實施,建議對全體中醫進行登記,然后進行“衛生”培訓,合格后始能行醫,但僅限登記一次,以后不再訓練。50歲以上的老中醫可以免受培訓,給予特種營業執照,有效期15年,期滿作廢。同時禁止登報介紹“舊醫”,禁止中醫宣傳學術和開辦學校。
, http://www.tsdths.com 2月24日下午,中央衛生委員會專題討論有關中醫的四項提案。對余云岫的提法,連衛生部官員都有異議,保健司長金寶善、醫政司長嚴智鐘均認為給中醫進行登記的時間過短,政務次長胡毓威還問:提案所說檢查新聞雜志,是否不合國民黨總綱關于言論自由的規定?然而余云岫回答說:“言論出版等自由,本席雖不懂法律,但我想必定有一點限制的!蔽瘑T中身位最顯赫,身任國民黨二大中央執行委員的德國醫學博士禇民誼,大力支持余云岫提案,最終會議通過一項《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決議,不但使用了“舊醫”這一名稱,而且基本采納了余云岫的建議,要求“由衛生部盡力相機進行”。
參加會議的這些西醫委員是否完全不懂中醫呢?其實未必,像余云岫對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曾下過一番苦功,禇民誼原本出生于浙江吳興一個頗有名望的中醫家庭。只是在1840年以來因落后而不斷挨打的中國,在吶喊“打倒孔家店”迫切要求革新的社會,人們很難平心靜氣地來思考傳統文化的優劣。這些委員們急于將外國“新”事物照搬到中國,所以毫不猶豫地要推行廢除傳統的主張。余云岫甚至在中醫界集會抗爭的3月17日當天還在《申報》發表文章,直指中醫界的舉動為“欺惑愚蒙,阻遏進步”,是“不許醫藥之科學化也,是不許政府有衛生行政也,是不許中國醫事衛生之國際化也”。由此可見他們的觀念之極端。
, 百拇醫藥
抗爭風潮涌動上海灘
2月26日,上!缎侣剤蟆穲蟮懒酥醒胄l生委員會的決議,當即引起各界震驚。近代的上海灘,由于其經濟中心的地位,匯聚著各地名家,中醫中藥業特別發達和活躍。甫見新聞,上海特別市中醫協會常務委員夏應堂等立即在27日登報公開致電衛生部表示堅決反對,明確提出:“要知學術只論是非真偽,無所謂新舊,新之學術何嘗即是、何嘗即真?而舊之學術未必即非、更未必即假!薄疤卮送ǜ,全國中醫同志一致努力,否認此畸形之議決案!毙l生部則回電稱會議已經結束,意見留備參考,未予重視。
3月4日,一向公開攻擊中醫的余云岫專門在他任主編的《社會醫報》全文發表其提案,并且得意地稱獲得委員會一致通過。這更激起了社會各界的憤慨。一時間全國中醫藥團體、各大城市的藥商團體,甚至其它各類社會團體,還有海外華僑團體,紛紛致電質問南京政府或表示抗議。如上海市第八區黨部稱:“本會認為中央衛生會此舉實屬毀棄國粹,不察社會情形!毕愀壑兴幝撋虝扰u:“廢止中醫中藥,何異撤去人民生命保障?”南洋望加錫中華總商會特派調查教育代表員說:“此節茍不力爭,則將來不但我國之中醫藥界絕境,而南洋八百萬之華僑,平日所習慣之中醫,亦定為該地所取締”。
, http://www.tsdths.com
鑒于中央衛生委員會的決議帶有官方色彩,中醫藥界認識到需要通過行政渠道來抗爭。其時國民黨正要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領導北伐勝利后的第一次全會,深受各方關注。中醫界迅即利用時機,行動起來。上海市中醫協會發起,首先召開了全滬中醫藥團體聯席會議。會議除商討致電反對外,通過了召集全國醫藥團體在滬開代表大會的決議。會后在《申報》等各大報紙登載通知,定于3月17日在上海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以討論具體抗爭辦法。
經廣泛聯系,各地中醫團體積極響應,3月17日,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正式開幕,正式代表共有262人,分別代表江、浙、皖、贛、鄂、湘、魯、粵、桂、川、晉、冀、豫、閩、遼等15省共132個團體。當天中午,各省代表午飯后乘汽車從通商大旅社出發,一路上浩浩蕩蕩示威游行至設于上?偵虝拇髸䲡䦂。會場布置,高懸巨聯一副,左為“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右為“提倡中藥以防經濟侵略”,正中橫幅為“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四周張貼各種標語。上海全市中醫中藥業各休業半天,并張貼標語,以作聲援。
, 百拇醫藥
下午2時,大會正式開幕。主席隨翰英宣讀大會開幕詞,呼吁中醫界對外團結一致,抗爭到底。接下來各參會代表輪流發表演說,大多慷慨激烈。例如國貨維持會代表指出:“國貨至今日,已被西商侵略無遺”,“希望政府順從民意,提倡國貨之中醫中藥”;杭州市中藥職工會提議:“全國中醫藥團體之團結,與此次之全國代表大會,為空前未有之首舉!抑嗅t藥界同人,應以今日為紀念日,亦即‘三·一七’為我們今后永久之紀念日!钡玫饺珗鲆恢鹿恼仆ㄟ^,確定以“三·一七”為全國醫藥大團結紀念日,即后來的“國醫節”。
開幕式后全場高呼口號:“提倡中國醫藥就是保全中國文化經濟”“打倒余汪提案就是打倒帝國主義”“全國中醫藥兩界團結起來”“中國醫藥萬歲”等,氣氛非常熱烈。全體代表攝影留念,5時散會。
當天晚上到3月19日,正式會議在神州醫藥總會繼續召開,具體討論有關提議案。大會共收到提案139件,經3天討論綜合,最后形成決議案。其要點包括組織請愿團赴南京請愿,成為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爭取辦學和地位等各項權利,加強建設和宣傳等。3月19日下午,大會舉行閉幕式,主席祝味菊致閉幕詞,明確指出此次抗爭關系國計民生,“非孜孜為個人之生活計也”,如繼續遭受壓迫,唯有“靜聽全國三萬萬五千萬民眾之最后公判”!
, http://www.tsdths.com
“三·一七”大會,是全國中醫藥界的第一次大集會。素來較為分散的中醫藥行業,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成功地策劃、組織此次全國性會議,一方面是中醫藥界受中央衛生委員會決議案帶來的危機感激發而響應熱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隨著民國時期政治權利觀念的普及,中醫行業團體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具備了較好的近代化組織能力。這也是中醫藥界在不斷進步的表現。
南京城沿門請愿見曙光
大會閉幕后,中醫界許多代表仍然留在上海等候結果。3月20日下午2時,新成立的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召開了第一次執監委員會,公決并推定醫界謝利恒、蔣文芳、陳存仁與藥界隨翰英、張梅庵共五位作為代表,張贊臣、岑志良2人為隨團秘書,即日乘夜車晉京請愿。
一行七人于21日到達南京,在南京中醫藥界的支持下進行請愿活動。請愿書擬有兩份,一份題目是“呈為請求排除中國醫藥發展之障礙,以提高國際上文化地位事”,遞交到國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及國民政府行政院、各部等。另一份主要是向衛生部請愿,題目是“呈為請求明令卻回廢止中醫之議案,并于下屆衛生委員會加入中醫,以維國本而定民心事”。
, http://www.tsdths.com
21日,請愿團先到國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請愿,由代理秘書長葉楚傖接見。葉楚傖當即答復說“中國醫藥有悠久之歷史、偉大之效力,為全國民眾所托命,斷無廢止之可能,余當盡力援助,并望醫藥兩界共同努力!
22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譚延闿在私邸接見請愿團,“態度極為懇切,表示政府行政,斷不違背民眾之需要,中衛會議決案斷無實行之可能”。譚延闿因身體不適,即時請謝利恒診脈擬方。
隨后請愿團也拜會了國民黨要人張靜江、李石曾、陳果夫等,他們均對中醫表示支持。
中醫界的抗爭引來社會高度關注。衛生部長薛篤弼同期發表談話表態,載于3月22日《申報》。薛篤弼說:“中央衛生委員會會員雖曾有處置舊醫之提案,然此不過一種主張而已!狈Q衛生部將會“以人民福利為旨歸”,考慮是否實施。實際上已在找臺階。23日,請愿團來到國民政府衛生部,因薛篤弼不在,由政務次長胡毓威接見。胡毓威解釋說中央衛生委員會只是建議機關,其議決案須經衛生部核奪,并呈請立法院、行政院通過后才會實行。而衛生部的態度,已見于薛篤弼的公開談話,“可見斷無執行采取之意”,并稱衛生部將起草中醫師管理章程等進行管理等,“總之,絕無廢止中醫之意云”。
, 百拇醫藥
24日白天請愿團還去到國民政府,因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已赴三全大會,由國府要員代見,僅表態說“主席對于貴團請愿,極為重視云云”。又去到教育部,“得悉教育部對于中醫學校,一律組織中醫講習所,準予備案”。
24日晚,薛篤弼設宴招待請愿團代表,更明確地說中央衛生委員會的議案“不妥”,衛生部“并不執行”,聲稱:“本部長對于行政方針,以中國國情為左右,對于中、西醫并無歧視!闭堅笀F代表對這一答復感到滿意,要求立示批復。薛篤弼稱“五日后當將批示送上!,要求他們先回上海。他還承諾將來邀請中醫加入中央衛生委員會。
代表團回滬后,接到了衛生部正式批示,稱:“查《社會醫報》之登載,應由該報負責。中央衛生委員會之決議案,本部正在審核,將來如何施行,自當以本部正式公文為準則。至于中央衛生委員會人員人選,本部以深明公共衛生學識及具有經驗者為標準,無中西醫之分別也!
鑒此,請愿團總結認為目的已經達到,指出:“總之,政府、社會既一致認為中國醫藥有保存之必要,更望吾儕同志,努力研究改進,以期發吾國光,實不僅取銷中衛會之議案而己!
, http://www.tsdths.com
狂瀾再起抗爭未了期
“三·一七”集會暨請愿剛給中醫藥界帶來希望,然而不久之后,聲稱支持中醫的國民政府各部門陸續出臺規定,再度令人們震驚。
1929年4月29日,國民政府教育部發布第八號公告,稱現有的中醫學!安灰钥茖W為基礎”,一律改稱“傳習所”,不在學制系統之內。意即中醫辦學既不能叫“學!,教育部門也不認可學歷。
1929年4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公布《管理醫院規則》,要求所有醫院呈報登記。在地方政府請示中醫醫院可否注冊時,衛生部答復說,中醫“既無設立醫院之先例,亦無設立醫院之必要”,要求將中醫醫療機構不能稱“醫院”,改為“醫室”。
1929年8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公布《管理藥商規則》,提出有關藥商注冊、管理和檢驗方面的要求。中醫藥界提出對中藥商應根據情況逐步實施,例如先組織對中藥藥名、藥性進行審定,并允許設立中藥學校培養人才。衛生部對此不予采納。
, 百拇醫藥
以上一道道“金牌”,完全不顧中醫中藥業的實際情況,實質上仍是極大限制了中醫藥的執業。中醫藥界再度嘩然。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學生會發表宣言說:“查中醫學校之學習資格,從前固未有規定,然此正屬教育部行政范圍,自可制定頒發,通令全國各中醫學校,明令執行!衲瞬粚⒅贫葘彾C發,而遽謂其不能列入學校系統遂擯諸學制之外,何以昭示公道于社會,而平學子之心耶?”而“醫院”“醫室”之分,更似有歧視性質。
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先后多次向政府反映意見,均被駁回。而各地方政府紛紛開始執行規定,如上海特別市教育局于5月12日就抄發布告給各中醫學校,嚴令“即改訂名稱,克日具報”。其他各地中醫學校也先后接到改名訓令。這對青年學子打擊甚大,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學生鄭炎痛惜學!搬t科大學所應有者,罔不畢具”“徒以受惡勢力之摧殘,至今猶稱學社,可不惜哉!”同校的鄧鐵濤在畢業之際拒領蓋著“學社”章的畢業證書,以示抗議。
迫于情勢,中醫藥界決定再次召集全國醫藥團體臨時代表大會。12月1日,17行省及香港、菲律賓等地223個團體的457位代表在上海集會,再次決議組織“請愿團”,由21位成員組成。請愿團攜帶請愿書,于12月17日起程并抵達南京,18日與各界人士會面宣傳主張,19日拜會一些國民黨要人,均獲得支持。20日正式到國民政府請愿,由蔣介石秘書朱文中接見,稱蔣介石非常關注,“極肯負責令知主管機關,予以維護”;到行政院時,獲知院長譚延闿“迭次維護中國醫藥,態度極為明顯”,“必有公道主張”。21日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得多名委員見面,表示支持。22日請愿團招待各法團、新聞界和醫藥界等人士。當晚,請愿團收到國民政府文官處函,內稱:
, 百拇醫藥
“奉主席交下來呈,為請愿‘撤銷禁錮中國醫藥之法令,摒絕消滅中國醫藥之策略,以維民族而保民生’一案,奉諭:據呈,教育部將中醫學校改為傳習所,衛生部將中醫院改為醫室,又禁止中醫參用西械、西藥,使中國醫藥事業無由進展,殊違總理‘保持固有智能,發揚光大’之遺訓。應交行政院分飭各部,將前項布告與命令撤銷,并交立法院參考!
奉蔣介石手諭的回函,令請愿團極為振奮,他們認為:“請愿之有如此結果者,一方固賴國人之提倡,一方全恃團結之力量,此后尚希我國醫藥界一德一心,更努力謀醫藥事業之建設,積極促醫藥學術之改進!
只是,這種愿望又一次落空了。有關行政部門雖接到通知,但仍提出諸多理由,結果行政院同意維持相關規定。上海市曾特地詢問衛生部,衛生部回復:“查此案奉國民政府主席諭撤銷在先,經本部呈復奉院令轉奉國民政府指令照準在后,自當以后令為準!币簿褪遣挥韪淖。
歷史的啟示
, 百拇醫藥
1929年的抗爭風云,對中醫藥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從負面來說,壓制中醫藥的政令相繼出臺,對中醫事業打擊極大。但也有正面意義,即全面地喚起了中醫藥界團結進步、爭取權利和勇于抗爭、革新的意識。只是在整個民國時期,中醫界都不得不將很大精力用于斗爭,對學術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有一份在1929年流傳極廣、由廣東中醫公會會員梁湘巖所擬的反擊余云岫的“檄文”,最能反映當時中醫人的信念。文中態度鮮明地反問:“余巖援科學系統,欲以此睥中醫,豈知中醫有中醫科學,中醫有中醫系統。我不能將中醫科學強西醫以就我,西醫亦安能將西醫科學強我以就西醫?”斬釘截鐵地誓言:“我中醫集合大群,寧使天可崩,地可裂,川可竭,山可頹,而我眾志成城之中醫,則確乎其不可拔!”最后充滿信心地發出“挑戰”:“治病無論中西,應以治愈人為歸宿。西醫如不服,應請同往醫院,取出病人二百,中西醫各治一百,本會(社)無論寅卯辰時,皆可派出中醫與西醫比賽,請西醫先承認比賽,而后乃可駁之!”
回望歷史,中醫藥界的自信自強,正是中醫最終得以保存的根本原因。, 百拇醫藥
參見:首頁 > 中醫藥 > 中醫思考 > 質疑中醫 > 余云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