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獻:院長如何識才育才用才
![]() |
古往今來人才始終是核心競爭中的核心。醫院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作為醫院管理者,如何管理好人才是實現醫院穩定發展的最重要前提。對此,我提出“4R”模型,即如何識別人才,如何培養人才,如何用好人才,如何激勵人才。供大家參考:
識別人才最困難
中醫有“八綱辨證”,我提出來的識別人才的方法為“八綱辨才”。
識別人才首先要“辨正邪”。司馬光說:“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彼自捳f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毒品,說的就是首先要辨別人才的“正邪”。
“辨表里”,也叫辨面子和里子,現象和本質、言語與行為。在工作中確實有一些人“口蜜腹劍”,當領導最忌諱是這樣的小人,因此在識才中要辨表里,看這個人是否表里如一,尤其要重里子、輕面子。
“辨虛實”,主要是辨能力,看人才有無本領、有什么樣本領。在管理上要強調一個管理者的作用,要去發現人才有什么樣的能力,適合什么樣的崗位。有的人脾氣暴一點,但有本事,像一頭烈馬,需要管理者對癥下藥才能“管住他”,這是“實”;而“虛證”的人往往沒有能力,領導給吃再多“補藥”也沒用。
“辨寒熱”,就是性格。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有的多血質,有的是黏液質。國外一些公司在招聘人才時專門針對性格制作了測試表格,應聘者回答很多問題后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管理者就可以根據不同性格安排不同崗位的工作。
總而言之,人才甄選的基本原則,以能力作為橫坐標,價值觀為縱坐標,我認為其中價值觀很重要!暗啦煌幌酁橹\”,如果一個人反中醫,不喜歡中醫,那就不適合進入進中醫院。價值觀的認同很重要。
人才培養需要良好土壤
育才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平臺、環境、機制、規劃,是一個系列工程。對此,我總結了一個關于人才管理的“土壤與種子學說”。即沒有一流的管理就沒有一流的人才。具體來說,醫院管理者為醫院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如果醫院的管理環境氛圍有利于人才的成長,即使一棵小樹苗也會茁壯成長。如果醫院領導者你不會管理,即使引進參天大樹,早晚也會被現有的人排擠,或者這棵大樹最后枯死了。因此,我認為,人才培養主要的責任在領導者、在班子、在一把手。
育才有幾個原則,比如德才兼備、優勝劣汰、用人不疑等。
育才要讓人才有用武之地,一定將引進的人才引進來、管得住、用得上。韓信就是典型的例子,項羽看不起他,不用他,而到了劉邦處韓信則被拜為大將,之后縱橫天下。
此外,醫院一定要形成良好的育才環境。一些醫院不尊重知識分子、不尊重人才,這就失去了育才的基本環境。例如很多醫院抱怨缺少碩士、博士,但如果這些人才真的來了,一些院長恐怕會有些失望,因為這些博士、碩士一開始也很普通,因為人才都需要一個成長過程。有些博士剛到醫院以后,眼光短淺的領導可能就會說:“還不如本科畢業生,什么都不會干!边@就是缺乏良好育才環境的表現。
在育才的機制方面,東直門醫院主要采取“寬進寬出”的流動機制。我們醫院是開放的,每兩周面試一次,不需要走后門,就到人事處投簡歷、走程序,考核合格就可以進來。當然,人才戰略也是要舍得花錢的,安家費、科研費資金等都不能少,但這個錢是值得的。
對于中醫醫院來說,不僅要有中醫人才,還要有西醫人才;不僅要有醫療人才,還要有管理人才。千萬不要一刀切,人才要多樣化,既要有鐵桿中醫,也要有西醫,更需要中西醫結合人才。
變內耗為合理競爭
我總結了關于合理用才的“叫驢”理論。
“叫驢”就是公驢,養驢的人都有經驗,兩頭公驢不能共用一個槽吃草,否則就會打架。在醫院也一樣,手下人才多了,如果沒有很好梯隊,必然會導致內耗。
我的解決辦法就是分而用之,“因人設崗”,變內耗為競爭。比如,一個科有幾個資歷相當的,可以分而用之,哪怕是分別讓這些人員擔任醫療小組的組長,也盡量不要在一個小部門里“攪合”?傊褍群淖兂筛偁,看你們誰看得病多效率高。
在人才建設中,團隊比個人更重要。團隊建設,要講究“君臣佐使”和諧搭配,要有一個美好的愿景,要有一個很好的規劃,要有一個很好的帶頭人,要有一個和諧的團隊等等,無論是領導班子還是專業的班子都一樣。
用經濟杠桿激勵人才
獎金體現出一個領導者的思路,任何管理不通過經濟杠桿都是無效管理,只有通過經濟杠桿的管理才有可持續性。
獎金方案雖然很復雜,但可以歸納為十六字績效秘訣。
鼓勵一線。醫改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制定醫務人員合理的績效體系,當然重點是一線。大家想一下,一個醫院一線是直接提供服務者,是最辛苦的人,所以說必須以一線為核心。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值班費,凡是值夜班的人,都是最基層、一線中一線,原來20元,改成按職稱設計值班費,初級職稱值班140元,中級150元,高級160元,急診科大夫再乘以二,這樣一個高級職稱急診科大夫值一次夜班就有320元。再如在病房工作的護士每天多發一份錢,叫“優質護理補助”,不在病房就沒有,就是想辦法把錢給在一線干活的職工。這就是鼓勵一線,向一線傾斜。
突出精英。對于醫院來說,精英就是專家隊伍、科主任、護士長,包括那些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因為病人主要靠他們,醫院主要靠他們,他們應該得到比別人高的待遇和報酬。比如,教授有教授績效津貼,處長有處長崗位津貼,這樣也大幅度提高了醫院精英們的收入。
兼顧各方。一個醫院什么工種都有,尤其是大醫院,醫療、教學、科研等等,那么作為醫院管理者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有所權衡。
保障整體。醫院的精英群體收入上去了,但作為院長還要考慮單位里的最低收入群體,不然就會帶來不穩定因素。以合同制護士為例,要考慮到她們在北京生活成本和個人期望收入。當然,要有個參考值,比如說以當地在職職工的平均收入水平為參照值,與個人的能力、學歷等相匹配等等。 (向佳整理)
注:王耀獻,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院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第四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腎病分會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腎臟病分會副會長。
3月11日,由中國中醫藥報社指導,《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社、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產業扶貧委員會聯合主辦,正意中慈(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深圳市貝斯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思凱羅帝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全國中醫醫院院長大講堂(北京站)、2017年精準醫療扶貧座談會暨百縣醫療幫扶試點工作在北京正式啟動,來自全國近20個省、市、自治區的共230名院長代表參加活動,并以"醫院管理與精準醫療扶貧"為主題共同探索醫院改革發展戰略。其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王耀獻就中醫醫院人才管理所作的專題授課,引發與會聽眾的強烈共鳴。摘編部分內容,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