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治病策略
邪欲出,順病勢而為之,四兩撥千斤;病膏肓,挽狂瀾于既倒,重劑起沉疴。
留白,是藝術,也是智慧,方寸之地彰顯天地之闊。在治療上,留白法,就是啟動程序,點到為止,給“體內大藥”的發揮,留以充分的空間。
總 括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參透病機,把握機關。一帖病動,四兩撥千。一癥一藥,一病一單,一證一方,藥必精專。共性為基,個性體現。急病大治,退兵不難,慢病小治,層層剝繭。未病早調,發于機先。毒劇烈藥,撼動即減。君臣佐使,章法井然。小方單刀,大方軍團。單病單方,合病合嵌。
因勢利導
因勢利導,是重要的治則。它的指導思想是給邪出路,順勢而為;它的療效特點是四兩撥千斤,事半功倍。應用之前提,是對病位、病勢的準確把握。邪欲表者,汗之;邪欲下者,下之;邪居半表半里者,分消走勢。然臨證,常見有表證而無表邪,有里證而無里邪之假象,徒發其表或徒泄其里,反誤病情,尤當慎辨。
, 百拇醫藥
邪欲出,順病勢而為之,四兩撥千斤;病膏肓,挽狂瀾于既倒,重劑起沉疴。
病在勢上,必待其衰,方可攻之(所謂“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見于《孫子·軍爭篇》)。然亦有例外,即手中有特效之藥,藥力十倍于病,則無須多慮,大舉殲之可也。
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是運用“四兩撥千斤”的訣竅,而準確地判斷病勢,是決定方藥用量之關鍵。
病,有因有態有勢。祛其因者,為治本;控其態者,為治標;順其勢者,為治巧。病欲外,以辛散驅之;病欲下,以通利引之;病欲吐,以酸苦涌之;病欲潛,以扶正托之;病欲潰,以攻擊追之。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方可事半功倍。反之,則成亂局,甚至難以把控。
病勢,是決定用哪類藥的依據。凡病勢向外、向上者,或病從表入里,邪伏而不動,需引動伏邪者,皆可考慮風藥。
, 百拇醫藥
蓄勢,是漸變的過程,有時看起來很緩慢。此時的治療,醫和患都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猶如沖浪,必待時而起。
四兩撥千斤
怎樣理解“四兩撥千斤”?仝小林教授認為一種是順勢,病欲出,或向外,或向上,或向下,順勢而為;一種是正氣稍虧,輕補,給點陽光即燦爛;還有就是和法,正邪交爭,不分勝負。凡此種種,病似重,四兩可撥千斤。四兩撥千斤的機理,一是借力打力,順勢而為;二是抓住要害,牽動病的“牛鼻子”;三是切中病機,手段方法得當。但當一個天平已經嚴重傾斜時,“四兩”只是“四兩”,非“重劑”是斷難撥“千斤”的!八膬伞焙汀爸貏倍荚凇皽省钡那疤嵯,一個強調“巧”,一個強調“狠”,各有其用,不可偏廢。
四兩之病,千斤之證,找準病根,把握機關,以“四兩撥千斤”,巧力也;倘若千斤之病,千斤之證,以四兩之力撥之,杯水車薪,足成僨事,必定“重劑起沉疴”。當下,會用重劑起沉疴者不多,以至中醫在急危重癥面前,常常顯得力不從心,陣地逐年縮小!八膬伞薄爸貏倍贾匾,兩手都要硬。
, 百拇醫藥
治病,撬動的支點很重要。找不準,力矩太長,空使蠻勁。仝小林教授常拿“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成語來做比喻。蟬,是第一個層次;螳螂,是第二個層次;黃雀呢?第三個層次。后面還有,一個小孩子,拿了一個彈弓子,瞄準了黃雀……為什么說,看同一個病人,十個中醫,能開出十個方子?因為看的是不同層面。從哪兒撬動?這便體現出水平。為什么有的四兩可撥千斤?因為力矩短,找準了支點。選準支點,四兩可以撥千斤;只靠蠻勁,重劑亦難起沉疴。故辨證在于一個準字,用藥在于一個巧字。
四兩撥千斤,是真四兩,假千斤。真四兩,指正氣與邪氣只差“四兩”。假千斤,指貌似病重,其實不重。譬如秤之兩盤,邪氣“千斤”,正氣“999.6斤”,雖只差四兩,但秤盤最終導向邪氣一方。此時只需“四兩”藥力,即可撥千斤。如重癥感冒,正氣已將邪氣逼至體表,上焦如羽之藥稍助正氣,則一汗而解。
急病策略
鯨吞,大小合適,速戰速決,一步到位。在治療,鯨吞法,就是大刀闊斧,斬關奪隘,一鼓作氣,鳴金收兵。常用于正氣尚足,病勢初萌,速效短程。
, 百拇醫藥
進逼,就是向目標步步逼近。在治療,進逼法,就是層層圍堵,不留縫隙,步步為營。
對危急重癥的用量策略:首劑加倍;多次分服;中病即減或中病即止;脾胃弱者,小量多次分服;小效加量,大效遞減等手法;先湯后丸。
治急病如草原獵鷹捕狼,利爪一擊致命,絕無反撲之機;治難病如比特攻擊藏獒,膠著堅持取勝,要在始終壓退。由是觀之,治急癥手軟,常缺底氣;治難病不韌,多緣乏謀。
慢病策略
慢病,就是很難一時治愈,病程較長或終身難愈的疾病,我們把它稱作慢病。
現代的慢病、老年病,常需慢調。慢調的要點有三:一是宜用“圍方”,即大包圍,針對多系統、多疾病、多層面;二是劑型上,宜選用丸散膏丹;三是宜守法守方,采用蠶食策略。
, http://www.tsdths.com
慢病之治,必找到蛇頭,瞄準七寸。出手迅捷,病有起色,建立信心。乘勝追擊,咬住青山不放松。慢病之治,需初治時,透徹分析,告之戰略,建其信任,堅其信念。病人不信,則藥難為功。慢病之治,若遇一時不可逾越之難點,可繞路先行。毀其城池,抽其筋骨,促其坍塌。慢病之治,需先調理脾胃,培育胃氣,磨刀不誤砍柴工。慢病之治,必先預熱,逐步滲透,潤物細無聲。慢病之治,必找到支點,牽一發而全身動。
慢病蠶食法:蠶食,張口雖小,晝夜不停,逐步削噬。在治療,蠶食法,就是不求一日千里,但求日日進步。常用于慢病、老年病,針對多系統、多臟器、多層面的復雜疾病,而采用小劑量、廣覆蓋、多靶點、長療程的手法。
慢病,常常有痰濕濁瘀毒等病理產物,成為加重疾病的第二病因。從清理病理產物入手,可為本病治療掃清障礙。
慢病劑型:慢病初治,仍宜湯藥,先見動靜,再改丸散。
, 百拇醫藥
慢病用量策略:慢病,起效、顯效時間與病程之間,有一種對應關系,仝小林教授稱之為“慢病效閾”。在“閾”的范圍內,通過劑量調整,可適當“提速”。但劑量過大,反而可能“減速”。何也?堅冰欲速化,過熱反激,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也。慢病他醫久治不效,或查辨證之誤,或思用量不及,或驗服藥之真,或審患者之誠,隨情調整。
久病多虛,峻補不若緩補;久病入絡,短治不若長治;久病致變,治變不若防變。不求一蹴而就,但求日日見功。不求立竿見影,但求累積獲效。
我們醫生,往往只關注病人軀體的疾病。實際上,許多軀體疾病,是由于精神層面的問題引起的。尤其是現代社會,過快的節奏、過大的精神壓力及家庭子女等問題,常常成為重要的病因。審因論治,才有可能取得療效。多關注病人的精神家園,多給予一些關愛,有時會勝過藥物百倍。慢病的康復,最要緊的是心情,最靠譜的是親情。欲使小兒安,三分饑餓七分寒;欲使老人安,三分呵護七分伴。
, 百拇醫藥
老年病策略
中醫辨識疾病和治療疾病,都是圍繞平衡和中庸而展開的。在生理性平衡無法恢復時,則最大限度地去實現病理狀態下的平衡,使病人的受益最大化。老年病、慢病的治療理念尤其如此。
中醫防治老年病之追求,是頤養天年。
灰 治
灰治,即中庸之治。凡病,白治不妥,黑治亦不妥,兩難之時,宜選擇灰治。白與黑,即兩種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如腫瘤,或手術(白),或化放療(黑),此為常規治療。但有些腫瘤,如轉移或年事已高,黑白均不宜,則采取中醫保守治療(灰)。
留 白
, 百拇醫藥
如何防治體內的“病蟲害”?我們想一想對身體的哪些癥狀,可以不去管它,讓它起到對人體的保護作用。如抽煙人的咳嗽,感冒后的發燒,皮膚病人的腳氣等等。臨床常見到腳氣病人,只要一去治它,腳氣暫時好了,皮膚的其他部位就會出問題。所以,仝小林教授建議索性給真菌一塊棲息之地,在腳上總比在其他部位好。又比如針對感染,我們用大量的抗生素,用最高級的,對“敵人”斬盡殺絕。類似的治療策略,是否很值得我們去思索?許多疾病的治療,可能就是我們的治療策略出了問題。
《素問·五常政大論》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睙o毒,還要留一分,給機體自己康復。這里面,不僅僅是醫術、醫技層面的問題,還是醫道層面的問題,是哲學的問題。凡事,要留有余地。藝術上叫留白。太滿,就不美了。
留白,是藝術,也是智慧,方寸之地彰顯天地之闊。在治療上,留白法,就是啟動程序,點到為止,給“體內大藥”的發揮,留以充分的空間。
疾病畫像
疾病畫像,是醫生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步驟。一個清晰的畫像,可以把疾病的因果關系、證候特征、時空定位和可能撬動的支點,展示的一覽無余。
仝小林教授常喜歡看病時給疾病畫像,如病與病之間的時空關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治療的階段步驟等。分析的越透徹,治療的把握性就越大。反之,把握性就差。對疾病認識和把握的程度,決定了療效。 (沈仕偉 劉文科 于曉彤 周毅德整理), http://www.tsdths.com
留白,是藝術,也是智慧,方寸之地彰顯天地之闊。在治療上,留白法,就是啟動程序,點到為止,給“體內大藥”的發揮,留以充分的空間。
總 括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參透病機,把握機關。一帖病動,四兩撥千。一癥一藥,一病一單,一證一方,藥必精專。共性為基,個性體現。急病大治,退兵不難,慢病小治,層層剝繭。未病早調,發于機先。毒劇烈藥,撼動即減。君臣佐使,章法井然。小方單刀,大方軍團。單病單方,合病合嵌。
因勢利導
因勢利導,是重要的治則。它的指導思想是給邪出路,順勢而為;它的療效特點是四兩撥千斤,事半功倍。應用之前提,是對病位、病勢的準確把握。邪欲表者,汗之;邪欲下者,下之;邪居半表半里者,分消走勢。然臨證,常見有表證而無表邪,有里證而無里邪之假象,徒發其表或徒泄其里,反誤病情,尤當慎辨。
, 百拇醫藥
邪欲出,順病勢而為之,四兩撥千斤;病膏肓,挽狂瀾于既倒,重劑起沉疴。
病在勢上,必待其衰,方可攻之(所謂“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見于《孫子·軍爭篇》)。然亦有例外,即手中有特效之藥,藥力十倍于病,則無須多慮,大舉殲之可也。
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是運用“四兩撥千斤”的訣竅,而準確地判斷病勢,是決定方藥用量之關鍵。
病,有因有態有勢。祛其因者,為治本;控其態者,為治標;順其勢者,為治巧。病欲外,以辛散驅之;病欲下,以通利引之;病欲吐,以酸苦涌之;病欲潛,以扶正托之;病欲潰,以攻擊追之。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方可事半功倍。反之,則成亂局,甚至難以把控。
病勢,是決定用哪類藥的依據。凡病勢向外、向上者,或病從表入里,邪伏而不動,需引動伏邪者,皆可考慮風藥。
, 百拇醫藥
蓄勢,是漸變的過程,有時看起來很緩慢。此時的治療,醫和患都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猶如沖浪,必待時而起。
四兩撥千斤
怎樣理解“四兩撥千斤”?仝小林教授認為一種是順勢,病欲出,或向外,或向上,或向下,順勢而為;一種是正氣稍虧,輕補,給點陽光即燦爛;還有就是和法,正邪交爭,不分勝負。凡此種種,病似重,四兩可撥千斤。四兩撥千斤的機理,一是借力打力,順勢而為;二是抓住要害,牽動病的“牛鼻子”;三是切中病機,手段方法得當。但當一個天平已經嚴重傾斜時,“四兩”只是“四兩”,非“重劑”是斷難撥“千斤”的!八膬伞焙汀爸貏倍荚凇皽省钡那疤嵯,一個強調“巧”,一個強調“狠”,各有其用,不可偏廢。
四兩之病,千斤之證,找準病根,把握機關,以“四兩撥千斤”,巧力也;倘若千斤之病,千斤之證,以四兩之力撥之,杯水車薪,足成僨事,必定“重劑起沉疴”。當下,會用重劑起沉疴者不多,以至中醫在急危重癥面前,常常顯得力不從心,陣地逐年縮小!八膬伞薄爸貏倍贾匾,兩手都要硬。
, 百拇醫藥
治病,撬動的支點很重要。找不準,力矩太長,空使蠻勁。仝小林教授常拿“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成語來做比喻。蟬,是第一個層次;螳螂,是第二個層次;黃雀呢?第三個層次。后面還有,一個小孩子,拿了一個彈弓子,瞄準了黃雀……為什么說,看同一個病人,十個中醫,能開出十個方子?因為看的是不同層面。從哪兒撬動?這便體現出水平。為什么有的四兩可撥千斤?因為力矩短,找準了支點。選準支點,四兩可以撥千斤;只靠蠻勁,重劑亦難起沉疴。故辨證在于一個準字,用藥在于一個巧字。
四兩撥千斤,是真四兩,假千斤。真四兩,指正氣與邪氣只差“四兩”。假千斤,指貌似病重,其實不重。譬如秤之兩盤,邪氣“千斤”,正氣“999.6斤”,雖只差四兩,但秤盤最終導向邪氣一方。此時只需“四兩”藥力,即可撥千斤。如重癥感冒,正氣已將邪氣逼至體表,上焦如羽之藥稍助正氣,則一汗而解。
急病策略
鯨吞,大小合適,速戰速決,一步到位。在治療,鯨吞法,就是大刀闊斧,斬關奪隘,一鼓作氣,鳴金收兵。常用于正氣尚足,病勢初萌,速效短程。
, 百拇醫藥
進逼,就是向目標步步逼近。在治療,進逼法,就是層層圍堵,不留縫隙,步步為營。
對危急重癥的用量策略:首劑加倍;多次分服;中病即減或中病即止;脾胃弱者,小量多次分服;小效加量,大效遞減等手法;先湯后丸。
治急病如草原獵鷹捕狼,利爪一擊致命,絕無反撲之機;治難病如比特攻擊藏獒,膠著堅持取勝,要在始終壓退。由是觀之,治急癥手軟,常缺底氣;治難病不韌,多緣乏謀。
慢病策略
慢病,就是很難一時治愈,病程較長或終身難愈的疾病,我們把它稱作慢病。
現代的慢病、老年病,常需慢調。慢調的要點有三:一是宜用“圍方”,即大包圍,針對多系統、多疾病、多層面;二是劑型上,宜選用丸散膏丹;三是宜守法守方,采用蠶食策略。
, http://www.tsdths.com
慢病之治,必找到蛇頭,瞄準七寸。出手迅捷,病有起色,建立信心。乘勝追擊,咬住青山不放松。慢病之治,需初治時,透徹分析,告之戰略,建其信任,堅其信念。病人不信,則藥難為功。慢病之治,若遇一時不可逾越之難點,可繞路先行。毀其城池,抽其筋骨,促其坍塌。慢病之治,需先調理脾胃,培育胃氣,磨刀不誤砍柴工。慢病之治,必先預熱,逐步滲透,潤物細無聲。慢病之治,必找到支點,牽一發而全身動。
慢病蠶食法:蠶食,張口雖小,晝夜不停,逐步削噬。在治療,蠶食法,就是不求一日千里,但求日日進步。常用于慢病、老年病,針對多系統、多臟器、多層面的復雜疾病,而采用小劑量、廣覆蓋、多靶點、長療程的手法。
慢病,常常有痰濕濁瘀毒等病理產物,成為加重疾病的第二病因。從清理病理產物入手,可為本病治療掃清障礙。
慢病劑型:慢病初治,仍宜湯藥,先見動靜,再改丸散。
, 百拇醫藥
慢病用量策略:慢病,起效、顯效時間與病程之間,有一種對應關系,仝小林教授稱之為“慢病效閾”。在“閾”的范圍內,通過劑量調整,可適當“提速”。但劑量過大,反而可能“減速”。何也?堅冰欲速化,過熱反激,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也。慢病他醫久治不效,或查辨證之誤,或思用量不及,或驗服藥之真,或審患者之誠,隨情調整。
久病多虛,峻補不若緩補;久病入絡,短治不若長治;久病致變,治變不若防變。不求一蹴而就,但求日日見功。不求立竿見影,但求累積獲效。
我們醫生,往往只關注病人軀體的疾病。實際上,許多軀體疾病,是由于精神層面的問題引起的。尤其是現代社會,過快的節奏、過大的精神壓力及家庭子女等問題,常常成為重要的病因。審因論治,才有可能取得療效。多關注病人的精神家園,多給予一些關愛,有時會勝過藥物百倍。慢病的康復,最要緊的是心情,最靠譜的是親情。欲使小兒安,三分饑餓七分寒;欲使老人安,三分呵護七分伴。
, 百拇醫藥
老年病策略
中醫辨識疾病和治療疾病,都是圍繞平衡和中庸而展開的。在生理性平衡無法恢復時,則最大限度地去實現病理狀態下的平衡,使病人的受益最大化。老年病、慢病的治療理念尤其如此。
中醫防治老年病之追求,是頤養天年。
灰 治
灰治,即中庸之治。凡病,白治不妥,黑治亦不妥,兩難之時,宜選擇灰治。白與黑,即兩種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如腫瘤,或手術(白),或化放療(黑),此為常規治療。但有些腫瘤,如轉移或年事已高,黑白均不宜,則采取中醫保守治療(灰)。
留 白
, 百拇醫藥
如何防治體內的“病蟲害”?我們想一想對身體的哪些癥狀,可以不去管它,讓它起到對人體的保護作用。如抽煙人的咳嗽,感冒后的發燒,皮膚病人的腳氣等等。臨床常見到腳氣病人,只要一去治它,腳氣暫時好了,皮膚的其他部位就會出問題。所以,仝小林教授建議索性給真菌一塊棲息之地,在腳上總比在其他部位好。又比如針對感染,我們用大量的抗生素,用最高級的,對“敵人”斬盡殺絕。類似的治療策略,是否很值得我們去思索?許多疾病的治療,可能就是我們的治療策略出了問題。
《素問·五常政大論》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睙o毒,還要留一分,給機體自己康復。這里面,不僅僅是醫術、醫技層面的問題,還是醫道層面的問題,是哲學的問題。凡事,要留有余地。藝術上叫留白。太滿,就不美了。
留白,是藝術,也是智慧,方寸之地彰顯天地之闊。在治療上,留白法,就是啟動程序,點到為止,給“體內大藥”的發揮,留以充分的空間。
疾病畫像
疾病畫像,是醫生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步驟。一個清晰的畫像,可以把疾病的因果關系、證候特征、時空定位和可能撬動的支點,展示的一覽無余。
仝小林教授常喜歡看病時給疾病畫像,如病與病之間的時空關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治療的階段步驟等。分析的越透徹,治療的把握性就越大。反之,把握性就差。對疾病認識和把握的程度,決定了療效。 (沈仕偉 劉文科 于曉彤 周毅德整理), http://www.tsdth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