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順其自然,不要戰戰兢兢
生活好了,我國百姓,尤其是老年人,對健康就特別上心,這自然是好事。但許多想法做法很不科學,與追求健康的本意相去甚遠,甚至是南轅北轍。
有些人過于惜命,太在意身體的小小不適和細微變化。有句喻意頗深的調皮話:想害誰就送他個血壓計。人體器官的活動是個變數、譬如心跳和血壓,就隨活動量大小,當時身體狀態以及一天中時段不同而變動。如果一天到晚盯著儀器上顯示的數字作自我診斷,勢必要時喜時悲,戰戰兢兢,失去“心情愉悅”這一有利健康的核心要素。
過度醫療是當前的一個嚴重問題。醫學上有條重要醫療原則:能不用藥就不用藥,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輸液。我們常見的情形恰好相反。有的醫生就愛多開藥、開貴藥,動不動就輸液更是司空見慣。這里有醫生的因素,但患者心甘情愿也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太多人對藥和保健品的作用過于迷信,大病小病必吃藥,同時吃各種藥,藥可以治病,保健品也有相似功效,豈不知這里也有相生相克的道理。有的藥是某種病的“克星”,卻是引發某種病的“災星”。是藥三分毒,保健品也一樣,因服用不當或某種東西吸收過量而傷身的例子不勝枚舉。有的老人聽風就是雨,別人說吃紅薯好,就上頓紅薯接下頓紅薯,后果可想而知。
上述種種謬誤能夠存在和流傳,根本原因是百姓缺乏科學的健康素養。所謂健康素養,說白了就是順其自然:正常飲食、適量運動、科學防病、正確治病。對健康養生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刻意追求,當然更不能放任自流。最近有人提出一個“健康公式”:60%營養十20%心情舒暢十20%運動=100%健康。在五花八門的養生秘訣中,這個方子看起來比較理性、科學,更溫和、不極端。
關于科學素養,醫療專家廖新波認為應包含三個方面:認識力、判斷力和閱讀力。沒有這種綜合能力,就難免被不正確的養生觀牽著鼻子走。
但要在全民中培養科學的健康素養,決非易事。這是個需要全民參與的世紀工程,教育應沿著人生的軌跡展開:家庭-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社會,鍥而不舍,持之以恒!(作者為原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主任、高級編輯), http://www.tsdths.com(馬世琨)
有些人過于惜命,太在意身體的小小不適和細微變化。有句喻意頗深的調皮話:想害誰就送他個血壓計。人體器官的活動是個變數、譬如心跳和血壓,就隨活動量大小,當時身體狀態以及一天中時段不同而變動。如果一天到晚盯著儀器上顯示的數字作自我診斷,勢必要時喜時悲,戰戰兢兢,失去“心情愉悅”這一有利健康的核心要素。
過度醫療是當前的一個嚴重問題。醫學上有條重要醫療原則:能不用藥就不用藥,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輸液。我們常見的情形恰好相反。有的醫生就愛多開藥、開貴藥,動不動就輸液更是司空見慣。這里有醫生的因素,但患者心甘情愿也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太多人對藥和保健品的作用過于迷信,大病小病必吃藥,同時吃各種藥,藥可以治病,保健品也有相似功效,豈不知這里也有相生相克的道理。有的藥是某種病的“克星”,卻是引發某種病的“災星”。是藥三分毒,保健品也一樣,因服用不當或某種東西吸收過量而傷身的例子不勝枚舉。有的老人聽風就是雨,別人說吃紅薯好,就上頓紅薯接下頓紅薯,后果可想而知。
上述種種謬誤能夠存在和流傳,根本原因是百姓缺乏科學的健康素養。所謂健康素養,說白了就是順其自然:正常飲食、適量運動、科學防病、正確治病。對健康養生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刻意追求,當然更不能放任自流。最近有人提出一個“健康公式”:60%營養十20%心情舒暢十20%運動=100%健康。在五花八門的養生秘訣中,這個方子看起來比較理性、科學,更溫和、不極端。
關于科學素養,醫療專家廖新波認為應包含三個方面:認識力、判斷力和閱讀力。沒有這種綜合能力,就難免被不正確的養生觀牽著鼻子走。
但要在全民中培養科學的健康素養,決非易事。這是個需要全民參與的世紀工程,教育應沿著人生的軌跡展開:家庭-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社會,鍥而不舍,持之以恒!(作者為原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主任、高級編輯), http://www.tsdths.com(馬世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