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六不治”和“十不治”
![]() |
常省扁鵲"六不治"
中醫認為,"人為本,病為標"。中醫關心的是人,而不是人的病。它首先要發現人的問題出在哪兒,先得改變這個人,然后才能治愈這個人所得的病。也就是說,病是一個人的習慣、生活方式,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壞毛病不斷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東西。病能否治好,關鍵性的因素是人,你能不能改變你的習慣,能不能改變你的人生態度,這是治好病的關鍵因素。扁鵲曾提到"六不治",就是有六種不治的病,不是醫生不給治,而是有這六種病的人無法改變。
"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 就是不講道理、特別任性的人,醫生不能給他治病。因為他頭腦中自有一套想法,根本不相信醫生,不僅不聽醫生的話,而且特別固執,就是"驕恣不論于理"。
"輕身重財,二不治" 一聽說看病還得花錢,就不看了,這種人也沒辦法治。
"衣食不能適,三不治" 這就是我們說的"飲食不節,起居無常"的人,醫生對這種人也基本放棄。比如說醫生對患者提要求,讓他幾點睡覺,他說做不到;不讓他吃什么,他也說做不到。這種人不遵醫囑,也沒法治。
"陰陽并,臟氣不定,四不治" 就是陰陽氣血和臟腑氣脈都已經飄忽不定了。中醫認為當患者出現"七怪脈"時,就是患者已經有病危的相了,一般的醫生也不給他治。
"形贏不能服藥,五不治也" 形贏指特別瘦弱,身體已經瘦弱到極點,連藥都喝不下去了,這是第五種不治的人。
"信巫不信醫,六不治" 這種人非常偏執,而且不相信自己,不相信治療疾病的根本力量源于自身的元氣和自愈力。這種把寶貴的生命任人擺布,從不反省自己得病的根由的人,事實上已經放棄了自己,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這"六不治"之中,除第四、五條外,都是患者自身的原因。一天的養生和四季的養生,最重要的一個主旨就是你要順應自然的順序,順應你身體的本性去生活,而不能逆反你身體的本性。所以,要改變人才是最關鍵的,而不是改變病?梢,常省扁鵲"六不治",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和偏執的態度,對養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醫的“六不治”和“十不治”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提到,扁鵲是有六種病人他不給治的,中醫也有“十不治”的病人,實際也就是對病患者提出要求,要配合醫家的治療、符合正確的健康理念,否則被列入中醫十不治的黑名單,那就算神醫在世也不可能治愈的了。
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臟氣不定,四不治也;形贏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另:《郭玉傳》里也講過醫生有“四難”,很符合現代中醫的現狀,第一難是病人“自用意不任臣”,就是他往往自己有一套思維觀念,不相信別人,西醫、中醫和偏方一起上,即使碰到真正的專家,他也不相信,這樣醫生就很難為他治;第二難是“將身不謹”,對待自己非常不認真,要錢不要命;第三難是病人身體非常虛弱,不能用藥。第四難是病人好逸惡勞,醫生讓他多運動、多靜養、好好服藥,他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種情況下,醫生一般都沒有辦法治療。
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
就像扁鵲望齊侯之色的時候,齊侯致畸上就屬于驕恣不論于理。就是說不講道理這種人。
扁鵲看他有病了,他就誤解扁鵲,說扁鵲無非想謀利,把沒有病的人看好當做自己的功勞,這個就是不講理的一種表現。那么在現實生活當中還會有一些病人,就是根本他就不可理喻。你給他講什么道理,你告訴他不該怎么做他就說憑什么我不可以這么做,然后他就那么做。你讓他怎么做他就偏偏不怎么做;颊呙魇吕,首先就是要相信大夫。
輕身重財,二不治也。
所謂輕身重財,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其實也是滿多的。像一種比如說的你拼命工作,愛財如命,這都屬于輕身重財。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很多人大量的都是儲存了金錢,透支了健康。
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大,有人甚至管這叫時尚叫實現自我價值,這在中醫看來,非常不可取。
現在我們很多人有很多很糊涂的想法,比如說40歲之前拼命賺錢,40歲以后用錢買命。到那個時候不見得40歲之后等你有錢的,你也不見得能買來這條命。
健康是革命的本錢,這個才是很根本的東西,所以我們現在把身體放在第二位,把外物,在外的那些名啊,利呀,利益啊,這些東西放在前面。這個,在扁鵲來看就很難治。
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
很多人現在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們現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生活的不節制,飲食無度,還有好逸惡勞這些造成的危險。你該幾點睡覺,你就好好去睡,11點之前你如果睡了,然后你就把少陽之氣,把你的膽經,把你的膽氣聚斂生發起來那一點陽氣,就給養好了,就像你養了一個很美妙的童年一樣。然后到了你過了一個很富足的童年的話。你才有一個很健康的青年,很有發展的壯年,然后才有一個很好的老年。你如果在的少年階段,你就毀壞自己,那么這樣的話,你的身體就提前處在一個透支的狀態。
衣食能適,簡單講就是人的行為要適應一年四時、一天十二時辰的規律,并根據變化及時調整。人體能夠及時適應四時變化,身體就能始終處在有機的和諧狀態。
首先身體先和諧然后你在對待人接物上你再處于一個和諧。然后你肝火不旺了,你待人接物肯定不會有問題。你待人接物不會有問題,然后社會也就相對地和諧。然后這樣的話,我們人與人之間也和諧了,社會也和諧了,這才是和諧社會。所以和諧社會在很大的根基上是我們的身體,五臟六腑先和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要點。
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
所謂陰陽并,是指陰陽在人體里指的就是氣和血。氣血如果錯亂的話,那么五臟六腑就跟著亂。實際上,五臟在中醫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話題,就是五臟皆有神明。
比如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吹揭恍┤,會出現錯語或亂語。說話的時候,舌頭出現僵硬。本來要說,現在咱們馬上要開會了。他心氣不足,所以他去上臺開會的時候,他先說:好,現在大會閉幕。這在西方醫學叫做錯語,在我們中醫來看首是心氣不足。
又如意志這個詞。這兩個詞,實際上意指的是脾的神明,志指的是腎的神明。意是什么意思呢?在中醫的教材里面,他認為這個意字就是相當于脾的一個功能是什么呀,就是代表人的記憶力。實際上意指的是你脾的功能強不強,說你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意是說你的關聯性。比如說你頭腦中記憶的東西,和你看到的事物能夠馬上產生關聯,那個才是意。意發揮了作用,就是你的脾,脾經足了的話,你的意才會發生作用。而這個意志里邊的志呢,在這相當于腎經足,腎經足他就代表人活的是很有定力。
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
羸是什么意思呢,羸就是身體特別特別地弱,連服藥都已經不能服進去了。病已經到了很深的層面,連喝藥都喝不了了,那還怎么治?所以這個時候,就很難治療了。
什么樣的醫生可以算是可以托付的好醫生呢?
《扁鵲傳》里他就曾經說過一句話,就是使圣人預知為,能使良醫得早而事,可機可以,生可活也。說是假使圣人能夠預知生命的最初的那個細微的變化,那么這樣的話。就能使名醫得早而事,可以早早地從事治療。慢慢的就可以治愈。所以形羸不能服藥,就是說你不能在你身體特別特別虛弱的時候才想起來去找醫生。
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因為過去人得病比較單純,碰到狂躁這類病就覺得好像被鬼附了身,然后就去找這些巫師去看。其實呢,在那個寫符的過程當中,畫符的工具是一味中藥,叫做丹砂。就是朱砂,就用那些朱砂來寫這些符,畫上這些符以后,把這些符他一燒,再給你喝點符水。喝的那個符水有可能就是葛根湯,那么葛根,又是入陽明胃經的。那么我們先前說過,像精神這些病人,很大程度上會體現胃經病和腎經病上,當你處在胃經病的時候,朱砂能夠安神,在神農本草經里面,它是上品藥的第一味。而這個藥本身,它是重金屬的,所以它可以更多地調元氣上來。然后,就是再給你葛根湯,葛根入陽明胃經的。于是治好了這個病,而你以為是巫師給你治好了,其實還是中藥。
中國古代還有“病有十不治”的說法。
第一種是“縱欲淫不自珍重”。即人過分地放縱自己的欲望,不知道愛自己的身體,這種人不能治。作為病人,首先要學習愛自己,如果不愛自己,就談不上去愛別人,如果不珍惜現在的這條生命,也不會去想未來的問題。
第二種是“窘苦拘囚無瀟灑之趣”。假如這個人整天郁悶難受,總是不開心,沒有一點情趣愛好,醫生也沒法給他看病。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已經灰心喪氣。那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培養點愛好,比如讀書、刺繡等,這也是人生的一點點寄托。
第三種是“怨天尤人,廣生煩惱”。古人認為君子是“人不知而不慍”,而“小人多怨”。就是說別人要是不了解他,他也不怨怒別人,這樣的人才可以稱之為君子;而反過來,如果他總是在那兒抱怨,永遠覺得天底下的人都對不起他,這種人會廣生煩惱,而煩惱不去,病就不會好。所以人要正確地看待人生。
第四種是“今日預愁明日,一年常計百年”。這就是典型的杞人憂天。有一些老人就是這樣,一天到晚瞎操心,明明知道兒女不會聽自己的,還沒完沒了地管,兒女不聽話他們就生氣,就會得病。如果不把這種瞎操心的毛病改掉,即使吃藥恐怕也很難對身體有好處。
第五種是“室人噪聒,耳目盡成荊棘”!笆胰恕本褪俏堇锶,指妻子。這條是對女人的一個要求。這個女人一天到晚在屋子里嘮嘮叨叨,丈夫回到家,也沒個清靜之所。其實,家是最自由的地方,家是人們最隨性的地方,在家里我們就應該保持一種最放松的狀態。如果丈夫在外面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回到家之后,妻子還沒完沒了地叨嘮,即使丈夫自己想快點把病養好,也辦不到。這條對家庭主婦的要求就是女人要寬厚、要仁慈,這樣家庭才能夠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第六種是“聽信巫師禱賽,廣行殺戮”。過去巫師作法的時候,經常要殺雞,或者殺猴,取點動物的血。中醫里有一句話叫做“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如果病人通過殺生的方法來延續自己的這條命,那就離生命的本意更加遠了。
第七種是“寢興不適,飲食無度”!皩嬇d不適”就是該睡覺的時候不睡,不該睡覺的時候總睡;“飲食無度”就是該吃飯的時候不吃,不該吃飯的時候總在吃。違反規律的事,自然對身體不好。
第八種是“諱疾忌醫,使虛實寒熱妄投”。即討厭別人說自己有病,或者是今天相信這個醫生,明天又相信另一個醫生,這對治療是很不利的。其實這種人是急功近利,他總是希望有個醫生用一兩副藥就能馬上把他的癥狀消除。但是人得病不是一天兩天得的,是“積勞成疾”,是有時間跨度的。如果他看了一個醫生,吃了一兩副藥,沒解決,就馬上換醫生,這對治療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因為醫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這個醫生說是寒證,開了補藥,那個醫生又說是熱證,開寒藥,他胡亂地把虛實寒熱的藥都給吃下去,麻煩會越來越多。
第九種是“多服湯藥而滌蕩腸胃,元氣漸耗”。有些患者不明醫理,喜歡用偏方。他今天聽來一個方子,就開始用這個方子,喝了幾天藥之后,又聽來另一個方子,趕緊換著喝。他沒考慮到這些藥是否真的對自己的身體有益。亂吃藥只會造成元氣漸耗。
第十種是“以死為苦,然后以六親眷屬長生難割舍之想”。就是很多人懼怕死亡。然后呢,經常地牽掛不斷,其實牽掛也會造成我們人體的很多病,F在我們就是說有一些老太太,就覺得我生活都沒有負擔了,挺好的?墒窃捰终f回來了。最起碼的,你希望別人說你好。所以一出去,別人說你哪哪哪不好,或者說一說人家的孩子買了別墅了。然后你本來覺得你兒女混得已經很不錯了,可是你們家沒買別墅,這樣呢,你又郁悶住了,然后你就生病。像這種病,都屬于自找的。就是說你自己放不下,活得不通透,自己生出來的一些病。所以傳統文化一再教育我們,就是人活得要通透一些。第一不要貪生怕死,要想的通透一些,第二呢,要管好自己,讓生命能夠盡量地活得燦爛一些。
《倪海廈》中醫的十不治之人
1.不信中醫的人,一開始吃中藥就要求第二天就好了,這種人就是不信中醫.
2.對醫師有疑慮的人 .
3.自以為是的人, 又要吃西藥又要吃中藥的人 .
4.懂一點簡單中藥 , 對醫師處方指指點點的人 .
5.拿到處方, 不按時吃的人,吃中藥態度是吃吃停停,不肯好好吃藥,自己還有意見看法的人.
6.拿到處方, 到了藥房抓藥, 聽藥師說此方太強, 這個不行, 要加那個藥等, 立刻就決定不拿藥了, 或回頭來問醫師處方問題,此類笨蛋不要治, 屬于牆頭草型,完全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 藥師不是醫師, 他干擾醫師治療, 你也信, 實在有夠笨拙 .
7.不聽醫師建議的人,以為吃藥就好了, 比如: 肝硬化是由喝酒引起,吃中藥后, 仍然不戒酒, 如何會好呢?
8.重復問同一問題的人, 表示他不相信你了. 不可治 .(我在看病時都ㄧ定詳細解釋病情給病人聽, 但是再次複診時病人居然會問, 吃這藥是為什麼? 你說氣不氣人, 不相信就不要來看中醫,何必如此害自己呢?)
9.一有重病, 只要人說什麼好, 就立刻去做, 結果亂吃一大堆藥, 此種有疾病亂投醫的人不要治.
10.平時吃一大推不必要的藥或維他命的人,生病時來看醫師, 隨身攜帶一藥囊, 并請求詢問醫師何藥可吃, 何藥不可吃, 這類人除了本身疾病外,又自己增添許多本來根本不存在的問題給醫生, 千萬不要看 .對中醫公允度不夠者決不可治 .
以上十種人, 奉勸所有中醫師, 千萬不要去治, 此類病人你就算是治好也不會感謝你, 他會認為你是蒙到的, 治不好就都是你的錯,從不會去檢討為什麼自己會得到此病, 別人為什麼沒有此病, 只會怪醫生不好. 但是如果他們是去看西醫時, 態度就一百八十度轉變了,完全聽西醫的話, 就像一隻口袋中的寵物一樣, 主人喂食什麼就吃什麼, 乖巧的要死, 就算結果是死于西醫之手, 他們也不會去怪罪西醫,家屬們還會在抬病患尸體出院時, 列隊向西醫致謝意的。